第十七章:结束语第1/1段
序一结束后其实原本没想写什么,但总结正文一还是要修,所以为了凑一个双数更新还是贴一下吧。
上本因为何种不可抗而死走逃亡伤,这让我悲伤了相当长的时间,因为那是写给我自己的东西,停下一个已经设定好的闭环故事是难走出去的,所以我把上一本没写的力量等级设定完全拉到了这本书里。
不要去找那本,呛版只有一点,因为中间我暂停了他们也停了所以可能只有一两万字,再加上四十万字中的前三十万我大修了五遍,就算有也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了。
痛定思痛后我还打算搞正常一些的一本书。
其实我很久没有为自己写过东西了,多年以来各式各样的代刀我已经很厌倦了,所以这本书我依旧打算取悦一下自己。
这绝对不是一本很爽的故事,但绝对是一本比较热血的东西,一个喜爱工程和机械的家伙到了一个科技树点歪的世界,就设定来看这个故事并不新鲜,但我开书前搞了一些同类型的来看我发现这些书都只是在利用技术,并没有思考技术是怎么来与去。
在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前后必定有着各自的动荡,文明习俗和行为方式都必将被深远的影响,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有被讨论。
试想,当一个以燃油为基础照明的城市因电力而辉煌而明亮,任何一个经历昏暗的人都会感到心跳加速甚至抱头痛哭,人类的光辉其实就那么一丁点亮,但真的很刺眼。
我想讲一讲刺眼的这部分。
这本书的主要视角就是群像居多,故事发展中人物也会比较多,就技术应用来说我尽量往一个史诗感方面靠拢,希望在宏大叙事观下尽量不出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避免再次死走逃亡伤。
但就个体间的描述我会写一些令自己的愉悦的东西,这点其实很不好,因为未薪就必定无法迎合,简单来说这本书就两个主题:
泽弘:“我很早就明白身边反复出现的那十几个或者几十个人根本就不是世界。”
丛薪:“每个成功的人既不是因为风也并不因为他是猪,而是他完成了思想的转换,知道寄托于命运得到的只有嘲弄,贴满了财神也不会真的发财,所谓的生不逢时是因为那个人不行而不是时代不行。”
这本东西先当日记一类的写吧,在我被绝望淹死前应该可以走的远一些。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