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杞人忧天第2/2段
考虑到高瓜成熟后比较高大,叶片也是蓬松着向外张开的,所以特意把间距控制的大一点。行间距差不多能达到一米,高瓜和高瓜之间至少要有半米的距离。回忆着前世里的场景,根部埋进土里差不多十公分左右吧?反正不能埋的太深。
种完了半背篓的高瓜,刘宝又回到白沙湖岸边,继续挖高瓜,用小刀切开根部,然后背回来栽种。一大片水田,足足花费了他两天的功夫才全部栽种完。
其实不过是几百个平方的面积,换成后世的亩数,半亩地都不到。但是刘宝首先没有经验,全是摸索着在干,然后也不熟练,效率自然低下。两天时间才做完这么一点活。
事实上,虽然田地看起来不小,但是实际上也种不了多少的高瓜。相互之间一米的行间距,加上半米的植株间距,使得地里只能容纳十来排高瓜,每排不过几十颗罢了。
当然,这也是刘宝计划中的安排。先弄一点试试水,看看这样的粗放式种植到底能不能有收获,或者收获到底有多大。要是效果好的话,明年就继续扩大种植的规模。
直到把这些野生茭白全部分好株,栽种进地里。刘宝这才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做完了,就看几个月之后的收获如何了。记得好像要多施肥吧?这样根部才能膨大,收获才会更多。
根部膨大,收获更多?刘宝一愣,似乎哪里不大对劲?站在那里,嘴里念叨了两句之后,他一拍脑袋,搞岔了!
怪不得总觉得不对劲呢,现代时候,大家常见的高瓜都是吃的根部来着。而现在他种植这些野生茭白,可是为了收获菰米的。一个是为了根部的根茎,一个是为了梢端的那些果实,这能一样吗?
隐约记得,好像是古代的某个时期,茭白感染了什么病菌,导致不能开花结果,但是根部却病态膨大,于是大家都改吃茭白的根部,从此高瓜从粮食作物变成了一种蔬菜。
这回怎么办?花了这么多天的功夫,费了那么大劲,才种好这块试验田来着,难道前功尽弃吗?
刘宝已经开始郁闷的原地转圈了,怎么早没想到这一茬呢?现在怎么办?想要收获菰米,却按照种植蔬菜的方式来办了。
沮丧的回到窝棚,端着一碗茶水正往嘴里灌。忽然脑海中再次灵光一闪,这回倒是让刘宝自己哭笑不得了。
菰米,高瓜,好像都是能吃的?而且不管是怎么种植,都是为了把这些野生高瓜给种活吧?只要它们成活了,那么几个月之后,不论是结出了菰米,还是变成了茭白,那不都是一样能吃吗?不都是自己的收获吗?
既然都是为了种活,而且不管怎样都会有收获,那刚才为什么急的自己团团转呢?这脑子就不转弯了吗?摇摇头,想想自己刚才的样子,刘宝脑海中只蹦出了一个词来——杞人忧天。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