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冲压发动机的生产和测试第1/2段
在经过一个月的紧张研发和生产后,终于制造出了十套合格的机体。因为操作工的不熟练,研磨出的钛粉不合格,喷头经常堵塞,还有就是机体打磨也也有很大的损耗率,所以十个合格的机体已经是全力生产的结果了。
发动机叶片的制造和第一次加工碳钛合金的时候差不多,不过采用的不是高温熔炼而是喷涂工艺,这样才能达到2mm厚度的要求。
将叶片合金生产出来后,就送到了数控车间进行加工,可是反馈回来的结果不尽如意,十个毛坯才能做出一个合格的叶片,成功率才10%,气的陶明大发了一顿火,成功率也太低了,于是就泡到了加工车间,开始研究他们的数控机床。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考察,陶明放弃了,因为这个光化碳钛陶瓷合金太硬了,只能选择最好的钨基陶瓷合金刀具,切割的时候叶片极其容易变形,而且容易断刀,叶片两端的凸台很容易就损伤,就算运气好加工出来了,叶片变形也很大,叶片截面形状与原设计有很大的误差。
所以陶明就叫停了光化碳钛陶瓷合金的生产,他准备利用他这一段时间制造出来的秘密武器直接从源头上生产新的钛合金。
将纯度很高的钛在经过不同频率的超声脉冲波震荡后,直接变成了以气体形式存在的低温等离子体,然后通过磁力引线设备控制它们的震荡频率,在高压强和高磁场的环境下,通过自己制作的电极以让等离子体以原子的形式重新组合成为自己想要的形状。
这种电极也是用陶瓷制作的,中空结构,在密封的真空环境下,里面包裹了很强的带负电的电子,能吸引住带正电的原子,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原子的运动。
这个电极陶明目前也才做出了两个,在计算机的控制和帮助下,一天也只能生产两个叶片,但是效果要比原先的光化碳钛陶瓷合金强上不少,就算用电镜扫描放大一万倍,也只能看到有些粗糙的凸起。
经过十七天的努力,终于制造出了三十四个叶片,可以和其他一系列早就生产出来的配件组装成一台发动机进行动力系统的一系列实验了。
七月下旬,第一台发动机成功组装完成,由于这种冲压发动机的特殊性,在常规环境中没办法实验,只能进风洞吹,二零三六基地有自己的风洞,但是只能达到6马赫,远远低于这个发动机能飞出来的动力,所以陶明和李为国等人又不得不来到了BJ。
在BJ西郊,有一个最新建成的风洞,它最大能吹出11倍音速的风。
到了这个代号为零零二的基地后,陶明不得不感慨了一下命运的不公,和二零三六基地相比,这里奢华的不是一点半点,可以说整个基地就是用无比珍贵的钛合金做成的,他们因为原料问题不得不停止了飞行器机壳的制造,而人家却用来制造厕所。
这里的人也无比的傲气,对于陶明这种乡下来的科研人员一点也不尊重,一句“你们排队吧”就让把他们赶出了基地,让他们两个月以后再来。
陶明不得不又去拜访了一次夏睿国,跟他汇报了一下目前工作的进展后,又说了一下零零二基地的遭遇。
结果当天下午,就有一个自称刘主任的人就通知他们一个星期后带着发动机去吹风洞,陶明很感触,朝中有人好办事啊。
一周后,陶明一行人来到002基地后,那名刘主任接待了他们,一上来就抱怨道:“哎呀,所有的人都说他们的研究比较着急,都让上边领导打招呼,我们也是实在安排不开啊,这不,只能安排你们的发动机和沈阳研究所的进一个风洞了”。
“他们的发动机是什么类型的?你有没有仔细的看我们的实验申请书?”陶明有些恼怒的问到。
“那是太行发动机的一款型号吧,在3倍音速下它的推力应该和我们的差不多”旁边的李为国看着已经在风洞里面的发动机说道。
旁边站着的应该是沈阳研究所的人,一个背着手站在最前边的人听了实在憋不住了,“笑话,你们的这台发动机这么小,能达到18吨?我看也不用进风洞了,你们吹一下就行了!”
“额……噗呲……”陶明和李为国尴尬的笑出了声……
那名工程师身后的一名年轻小伙子不忍心看下去了,说道“主任,那是冲压发动机,我看他的横截直径有1米,最少有二十吨的推力”。
“用你废话吗,滚!”看来这个工程师脾气很大,不就是下不来台嘛,人家也是好心提醒。
年轻小伙子脸憋的通红,尴尬的站到了002基地后,那名刘主任接待了他们,一上来就抱怨道:“哎呀,所有的人都说他们的研究比较着急,都让上边领导打招呼,我们也是实在安排不开啊,这不,只能安排你们的发动机和沈阳研究所的进一个风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