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煎熬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名启像是被吕言勾起了谈兴,裹了裹身上的大衣,身子也板正了一点,道:“你这句算是问到了点子上,有的人有天赋,人家正好就能摸到那个关键点,那咱们没办法,这是与生俱来的,但不管怎么说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往远了看也不见得全是好处,你没尝试过,怎么知道不同的表现方式好不好?笨方法呢也不是没有,一呢还是积累,你年纪还小着,这些都是后话,要是有时间你可以多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拍摄前多和编剧、导演沟通,再结合你自己的理解去演,尝试并不是想法上的转变,而是通过表现方式的的调整,就比如说你刚刚那句,国师处事,果然公道,你压音不压音,听起来给人就是两种感觉,不过有一点,无论演什么,千万不能没了底气,要是没了底气,无论方法再好,技巧多娴熟,其他的都是白搭。”

  吕言仍旧有点不大明白,因为李名启说的东西太碎,有点想到哪说到哪的意思,皱着眉头好一会儿,才道:“我的意思是,转换的时候很...很容易卡壳,想法是固定的,就是有意识的去做出改变,心态上也肯定是没有多大的差异,甚至看上去刻意的痕迹太明显了。”

  “你还是没听懂我的意思,主要还是你学的东西太杂了,我所说的自我,就是无论怎么演都不会差的勇气,这才是自我,才是底气,只要这个大方向不出错,就不会走上歪路子,这也是理论害人的地方,理论的自我太笼统,你怎么理解都行,到最后反而自己乱了阵脚”

  吕言不住地点着头,尽管听上去很散乱,和他一开始想的有些出入,但总归是大方向,至于方法、技巧,就像李名启自己说的,恐怕还真得他自己摸索了。

  对于李名启的话,他也没给一股脑的全接受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怕李名启演了几十年的戏,也不尽然全是对的,不过有一点他是完全赞同的,底气,要是自己都怀疑自己,再怎么努力,落在观众眼里难免显得畏手畏脚,大概这是体验派的长处,因为理论是不容置疑的。

  李名启很心善,或许是看在他是晚辈、或许是“志同道合”的份上,有意或者无意地讲了很多陈保国此前从未提过的也不可能提的、大概也是她几十年来总结出来的觉得最有用的经验,但这其中,吕言始终不能忘怀是还有几个数字,十年二十年。

  类似的话陈保国倒是讲过,当时他并没有过于当真,尽管陈保国在他的那条路上已经走了很远,但对于他的路子,陈保国自身的了解相当有限,再者,前三分之一的路程他走的太轻松,最起码现在回过头去看是这样,至于当时吃了多少苦头,在尝到甜头之后反而觉得都是应当的,都是获得之前所必须有的付出。

  和他一般做了相同的选择,并且爬到了金字塔顶端的,在整个圈子里,可能只有李雪建和李宝田俩人,王学芹还在爬着,至于什么时候能上去,仍然还是个未知数,说起来李名启还是个可怜人,她用了更长的时间,而今已经两鬓斑白,只把这条路走了一半,剩下的恐怕没精力,也没时间去走了。

  但无疑有一点,这几个人有一个可怕的共性,年纪都不小了,算起来,他们当中最年轻的也比吕振北要大上不少,吕言有点明白当初寇镇海为什么要改换门庭了,一个人走着,前后看不到人,没有参照,更没有可以交流的人,再强大的信心也得动摇。

  如果有的选择,没人会选择庸碌,在自身所属行业里成为最最拔尖的那一小撮人,大概是大多数人的理想,但理想一向很美满,过程却又总是曲折到难以忍受。

  尽管路子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以前吕言也羡慕过姜汶,当演员,各种奖项拿到手软,没事搞个电影,又是好评如潮,叫好叫座,荣誉、头衔纷沓至来,看上去很风光,但静下心来想想,转行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用一辈子最精彩、有梦想并且也具备实践能力的年龄里去打磨自身,是段相当煎熬甚至痛苦的过程,快速的生活节奏将整个社会渲染的更加浮躁,闷着头去做结果完全未知的、甚至看起来遥不可及的事儿,只是想想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恐怖。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