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问取口供第3/3段
庞劲东心中暗忖:“警方无意间成全了林佩雯,难怪她那么高兴。”庞劲东又问:“因为你们青头帮现在已经垮掉了,于是这些缅甸人就想搞暗杀,逼迫警方停止对你们的打击,我说的对吧?”
陈磕巴眼珠一转,低下头不说话了。
“你们是被逼的狗急跳墙了,而那些缅甸人则是糊涂,他们没有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国家。难道他们以为这里是一个小国家?政府会像哥伦比亚或者缅甸政府那样软弱无力?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自己在这个国家根本无法立足!”顿了顿,庞劲东问:“你还没说,这帮缅甸人的称呼是什么?”
“什……什么称呼?”
“别装糊涂,金三角有许多帮派,他们属于那一支?”
叹了一口气,陈磕巴说出了五个字:“果敢共和军!”
庞劲东倒吸了一口凉气:“难怪他们这样猖狂。”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内战当中,失败一方的一支残军被迫越过国境,进入了中南半岛。有人说中华从来不缺好男儿,实在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支在自己国家被打得抱头鼠窜的军队,到了异国的土地上横扫一片。当地各国政府对这支人单势孤的军队束手无策。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金三角地区盛产鸦片。残军到这里之后,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环伺的敌人,为了生存,选择了以毒养军。
这是一段相当复杂的历史,涉及到诸多国际关系和政治因素。或许是由于国人不团结的劣根性所致,残军不断爆发内部问题,与当地华人也是摩擦不断。后来在各国政府的外部打击和分化之下,最终彻底分裂,有的沦为雇佣兵,有的与其他贩毒集团合并。
金三角地区此后风起云涌,几大毒枭相继崛起,又相继没落,残军则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一小股秉持着自己政治理念的残军,与缅甸当地的果敢人结合起来,成为了果敢共和军的前身。
在缅甸掸邦北部的尽头,在云南西南的底端,有一支汉民族生存繁衍了三百多年。这支汉族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
三百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明朝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流落缅甸。后来,大汉奸吴三桂俘虏了朱由榔,将之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有不少逃入缅甸的前明文武官员、随从和大批百姓死不降清,在荒山僻野生栖繁衍下来,直至今日。
果敢人称得上是世界各地华人当中骨头最硬的,在其他国家华人被歧视、甚至被屠杀的时候,他们顽强的在异国的土地上生存下来,同时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尽管也做出了一点让步,接受“果敢族”的称谓,并将他们操地方言的汉语称为果敢语,使用的汉字称为果敢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缅甸人民军进驻果敢,到了八十年代,果敢成立“缅甸掸邦民族民主同盟军”,同年获得缅甸政府承认成立“掸邦第一特区”,合法的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和自治区。
整个中南半岛的环境非常复杂,各种政治和军事势力不胜枚举,包括果敢地区在内的大金三角更是如此。即便是在第一特区成立之后,果敢也不是铁板一块。在并不统一的特区政府领导下,几支势力此消彼长,其中就有果敢共和军。
果敢共和军并不认同现在的特区政府,他们追求的是缅北彻底独立,并为此与许多国家政府进行战斗。这是一支很强悍且有战斗力的队伍,只是过去在罗星汉和坤沙等人的阴影之下,他们并不是很引人注目。
与红色高棉类似的是,他们也是通过非法活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筹集资金,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毒品。比起一度垄断了全球百分之七十*贸易的坤沙,他们所占的市场份额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少得可怜。但是他们赚的钱,却很可能是坤沙所无法比拟的。
这里的奥妙之处在于毒品贸易的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生产者赚小头,中间商赚大头。坤沙本人就曾非常感慨的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有许多鸦片,可钱却不多。有钱的是那些中间商人。他们买1公斤*只付给我们200美元,但运到美国后就能卖20万美元。”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