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佑中原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哦!是吗,连周天子都被惊动了吗,那我们还是快点进城吧。”说话之间,迈动着优雅的步子,向前走去。

  “可是,父亲大人……”伯鲁及时叫住了赵鞅,“您这是要自己走进去,以您这么尊贵的身份!”

  “你是不是觉得我老了,连城门都走不进去了吗?”

  “孩儿不敢!”

  “虽然老夫年事已高,已经不能像曾经一样征战沙场、为国效力了,但是走进这座城池的力气还是有的。无需多言,快点儿让大家进城吧,传令下去,所有人必须得徒步进城,而且进城之后不得扰民,违令者,斩!”

  “是”

  一支庞大得队伍缓缓地向城内开去,没有任何声响,神情都很是肃穆。

  洛邑乃是周天子所在的都城,按照周礼的规定,任何诸侯进城都必须徒步进入,以示对周天子的尊敬。但是随着大周王朝的衰败,有谁还把这些曾经的规矩放在心上,那些手握实权的诸侯一个个坐着轿子、骑着高马,带着侍卫一路招摇进城,那个阵势比起天子巡逻还要风光。甚至还有的诸侯,竟然直接把军队开进了城池,反正一切都已经乱套了,周天子也无力对这些大逆不道的诸侯进行讨伐了。

  此时得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只剩下最后一丝余辉还在照耀着大地,望着这夕阳,赵鞅没来由的就想到了自己。这一次来到洛邑来,他是来打仗的,而且比起战场上真刀白刃的战争更为凶险。

  这一仗是一定要打赢的,为了中原,为了大周王朝,他心里这样想着。

  四十年前,赵鞅第一次来到洛邑,那一年他二十三岁,那时候的晋国执政还是另外一个叫范昭的人。作为晋国政坛里的后起之秀,赵鞅是作为陪同前来的。

  自从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中原便进入了无休止的战乱时代,曾经代表着大周王朝那一套权威的礼仪规范——周礼早已名存实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回,政由方伯。

  因为周王室衰微,握有实权的各路诸侯之间又征战不休,自然给了生活在中原之外的蛮夷戎狄向中原发展的机会,上百年来不断向中原进军,扰乱九州生灵。

  中原乃是这片大地的中心,所以这片大地又被称为中原,在这片大地上生活着世界上最为高贵的一个种族——华夏。然而在中原之外,却也生活着另外的一些奇怪的种族,按照周人华夷五方论的观点,那些人被笼统的划分为南蛮、东夷、北狄、西戎。他们有着与中原人完全不同的生活习俗:饮毛求叱、嗜勇斗狠、断发纹身,毫无教养,为中原人所不耻。

  在所有的外来军队中,最为强大的一支乃是南方的荆楚,在大周的强盛时期,荆楚之长曾担任过周天子主持盟约时大殿前的火燎。后来随着大周的衰败,便自称为“蛮”、“不与中国之好谥”,待到平王东迁,楚国一度强大起来,楚国之长更是自立为王,一路南征,讨伐随国,迫使随侯臣服,随国那丰富的铁矿便化为了楚国南征路上的一根根战矛。随着,又灭掉古麋、卢国、罗国,一路向南征伐百苗等大小诸侯,成为南方的霸主。并吞申、息,屈服陈、蔡,更是屡次北伐郑国,郑国乃中原门户,一旦被破,整个中原文明都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面对着荆楚的强势攻击,一代霸主齐恒公挑起“尊王嚷夷”的大旗,曾亲率八国之师进逼楚国,短暂的遏制楚人的北进之势。齐恒公逝世之后,宋国国主宋襄公与荆楚大战,惨败而归,一时之间,中原竟然无人能与楚人争胜。

  后来的晋国在晋文公的励精图治下,开始走向强盛,与楚国大战数十载,争夺中原霸主之位,双方各有胜负,谁也不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反而使得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一些小国:郑、宋苦不堪言,“夫妇男女,不遑启处,以相救也……非其父兄,即其子弟”,为求生存,只好“牺牲玉帛,待二国唯命是从”,反复周旋于两个大国之间,迫切期待和平之心。宋国大夫华元借用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反复奔走于晋、楚之间,调解两国的关系,以促成晋楚的和平相处。但签订合约后不久,两国就又重新发起了新的战争,楚国被打败。

  二十年后,宋国大夫向戌积极进行外交活动,想要重新促成晋楚的会盟,而此时晋国和楚国的内部恰好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内部问题,也表达出了部分和解之心。终于在四十年前,晋国、楚国、齐国、秦国、鲁国、卫国、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宋国、邾国、滕国等14国在宋国的西门之外举行了结盟,中原陷入了短暂的和平。

  也就是那个时候,赵鞅作为陪同,第一次来到了洛邑。

  现在赵鞅再次来到了洛邑,他的身份已经是晋国执政了。他这次来,要面对的是打败了楚国,来自于中原之外的另一个新兴的大国——吴国。

  看着几乎马上就要落山的夕阳,赵鞅用着只有自己才听得到的声音,近乎亢奋的说道,天佑中原!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