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赵姝说道,“对于大周王室而言,这些儒文绝对不能让外人看到,如果让这些儒文落到中原之外的一些外族手中,那就太可怕了,无论我们的死对头吴国,还是楚国,对于中原都窥觊已久。决不能让上古儒文落到这些野心勃勃的人手中,一旦落到了他们手中,那是挑起了天下大乱的引子,天下万民都会民不聊生的。”

  顾千玄说道:“可是你想过没有,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知晓事实和生存的权利,楚国、吴国、越国在你们的眼中是蛮夷,,可是在我眼里,他们远比你们这些中原人要活的洒脱。至于你们的周礼,我曾经去过中原,虽然中原被称之为礼仪之邦,但就我所看到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大部分的中原人都反受所谓周礼之害,变成了一堆披着虚无礼仪外壳的行尸走肉而已。一家人死了长辈之后,明明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却还要遵守守孝三年的规则,不能从事劳动;一些年轻情侣,他们明明相爱,却因为所谓的门庭之隔,而不得不分开,最后导致殉情轻生;还有一些寡妇,夫死明明不干她们的事,却要因此而孤老终身。”

  如果是在前几天,顾千玄还在赵姝的手下,当“奴仆”的时候,对于顾千玄所说的,赵姝当然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来嗤之以鼻,甚至可以毫不理睬,可是现在,他们双方的关系已经颠倒。

  顾千玄所说的内容其实并没有任何的新意,每个经历过的人都感觉得到,但像顾千玄这般明目张胆说出来的还没几个。也从来没有人可以把代表中原文明结晶的周礼批的是如此的不名一文,但是在一时之间,赵姝似乎又真的找不到充足的理由来反驳他。反而在内心深处,赵姝很是惊恐的发现,自己似乎很是认可他的观点。

  “可是,那些上古典籍里所记载的内容都在教育我们尊重长辈,爱其幼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会我们仁义礼智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难道这些都有错。”

  顾千玄仰望着星空,一脸不屑的说道:“你们所说的圣贤文学都是假的,不过都是上层人物弄来愚弄万民的工具而已。如果周礼真的拥有那么大的魔力,那么现在的中原也不会变成如今这么一副诸侯混战的局面了,那些握有实权的强大诸侯有谁对代表了大周礼仪的周天子有过半分的尊敬,他们都把周天子当成了实现自己野心,争霸天下的工具而已。

  中原以诗书礼乐法度来施行仁政,可是仍时常发生祸乱,在这些蛮夷诸族吴越楚等国中,没有这些东西,反倒国治安平,内部祸乱极少发生,这难道不奇怪吗?在我看来,这就是中原诸侯发生祸乱的根源,上古的圣人大禹开创皇朝,制作礼乐制度治理天下,他亲身实践,奴力笃行,也仅仅是使天下达到小治的地步。到了后世,天下间的君主日益骄淫,依靠着那些法度、规则责罚监督下方的臣民,下面的臣民处在极度的疲倦中,便会认为君上不施行仁义。君上和臣下相互埋怨,相互攻杀,这便是引发中原政变的根源。

  但是中原之外的各族不然,位于上面的君主以淳朴的品德对待下面的臣民,位于下面的臣民以忠信的品德对待上面的君上,上下无怨,君民和睦,社会和谐,全国臣民同心同德,这便是中原衰落,各族崛起的缘由。”

  顾千玄的话很有道理,但是对于生长在晋国,自幼接触大周礼仪的赵姝而言,虽然一下子找不出什么有效的理由来反驳他,可还是感觉怪怪的。“那照你这么说,周礼既然毫无用处。可是为什么不光中原,就连那么多中原之外的各族还有那么多人,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去自觉的维护它,甚至有好多人一直到死,都要严守周礼的规则。

  虽然现在的中原,确实存在着你说的那种情况,但毕竟是少数而已,在中原内部,仍然有很多美丽的故事存在。曾经的宋襄公与荆楚大战,铭记着周礼的作战原则,执意要在楚军东渡黄河之后才开战,战败被俘后无怨无悔。曾经的吴国公子,夫差的叔叔访问中原时路过徐国,徐国国主看上了季札的佩剑,但嘴上没敢说,季札心里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还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所以没献宝剑给徐君。出使回来又经徐国,可是此时徐君已死,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树木之上才离开。随从人员说:‘徐君已死,那宝剑还给谁呀!’季子说:‘不对,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