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商末年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我们口中所提到的大商王朝其实与我们想象中的认知完全不一样!毕竟来自关于商朝的信息,我们都来自于周朝的宣传。

  因为从始至终,大商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王朝,说的更贴切一点,大商王朝更像一个神权统治下的、各路诸侯的部落联盟。而当时的殷商天子,他们的称号其实不叫天子,夏王朝的统治者自称为后,商人的君主则称为帝,他们的地位更多的像是一个联盟的首领。

  追溯于上古时期对自然与鬼神崇敬,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方术,逐渐演变成殷商时期对上天和祖先的祭祀。

  鬼神崇敬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存在,先民们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妖魔鬼怪皆视为有神之物,因而产生敬畏,于是纷纷对其顶礼膜拜。那时的先民们认为除了万物有灵外,还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同样不灭,因而又同样产生了对鬼神的敬仰,各种丧葬礼仪和祭鬼的仪式也渐渐的开始产生。

  到达殷商时代,这种对鬼神的信仰已经发展到了极致,遇事便由巫祝通过卜筮以向先祖请求答案,已经专门出现了从事沟通鬼神和人类的宗教职业者—儒生。他们以歌舞降神,言辞悦神,有一套专门与鬼神交流的仪式,替人治病、卜筮吉凶,施展神通等。

  在商汤灭掉大夏,建立商朝之后,将原始的多神教改造成祖宗一元神教,集王权、神权于一身,商朝的统治者,都既是君主,又是祭司。

  而我们所熟知的殷氏家族,其实只统治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领土,大小不过千里,放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中等诸侯国的面积。在王畿之外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范围称之为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藩服。共分为九等,所以称之为九服。

  而那时的周族,也不过是大商王朝内部某个成员诸侯之一,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更是一种同盟的关系,而不是如现在的各路诸侯和大周王朝,是一种番薯的关系。

  关于大商王朝的覆灭,我想赵姑娘,你一定从你父亲那里,听说过很多与之相关的消息吧!”

  感受到村长的目光,赵姝想了一下,点头回道:“对于周族入主中原的那一段光辉的历史,中原的士大夫都毫不陌生。传说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商纣王残暴无比,引起了人们的嫉恨,周族的首领武王姬发,联合各部落讨伐殷商。为了抗击武王,纣王将大批奴隶武装起来,当周商两支大军相遇时,这些奴隶却在前线临阵倒戈,掉转戈矛和周军一起杀向商纣王。商朝军队大败,纣王带着少数士兵逃回朝歌,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就把玉石和其他宝贝围在腰上,在鹿台大吃一顿,然后放一把火,在惊恐中自焚而死,商王朝灭亡了,被周朝所取代。”

  这是史书中大写特写的内容,每个人都并不陌生,虽然版本各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没有太大的出入。

  对此,那位村长摇了摇头,苦笑道:“被掩盖了的真相啊!夏朝的君王被代称为‘后’,商朝的君王代称为‘帝’,周朝代称为‘王’,‘纣王’的称呼不是商朝当时人的称呼,只是周朝人的叫法,他的真名叫帝辛。在人们的心目中,帝辛一直是一虐无道昏君,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成为周朝人议论亡国教训的典范。

  如果帝辛当真如传说中一般的残暴不仁,说不定反而不会亡国,帝辛所继承的大商王朝,已经是一个内部四分五裂、外部强敌环绕的局面了。

  商朝初期的继承制,一直是‘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方式并存,凡兄弟皆以长幼为序,兄终弟及,幼弟死后,王位应对复归于长兄之子继承,可是这样的继承制度却引起王族内部的内斗。商朝自商王仲丁后,连续发生王位纷争,时间延续近百年,又因为国都频繁迁移,使得王朝衰落,诸侯离叛,贵族之间相互残杀,商帝无法控制局面,国家动荡不安,这一事件便是有名的‘九世之乱’。

  在阳甲死后,按照“兄终弟及”的传统,盘庚继承了大商的王位,成为emsp;这是史书中大写特写的内容,每个人都并不陌生,虽然版本各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没有太大的出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