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商末年第2/2段
但是同样的,却也使得大商的离心更为的严重,从此以后,商帝的祭祠、行政、军事难以统一。当年,盘庚还在提出迁都到殷之时,就遭到了大多数王公贵族的公然反对,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甚至煽动奴隶起来闹事。
传位至祖甲时,进行了大力的利制改革,废除贵族公议,削弱了贵族们的势力,形成君主集权,王族的势力得到了大大增强,嫡长继承制的王位传承已逐步取代兄终弟及,成为主流。同时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就引起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在他之后的六代商王期间,出现了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不断争执,直到把商王朝的政治资源耗尽。
而整个大商王朝,自从迁都到殷地后,在此后的200多年里,商朝就再也没有迁都了,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由于数百年的兴盛,也使得商朝疲态尽显,贵族们争相奢侈享受,自私短视,到处都是一派衰落腐朽的模样。这些贵族如同现在的诸侯一般,势力很是强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封地,难以拔除,在商天子势力强势时,还可以勉强压服,一旦商帝稍弱便各自为政,弄得乌烟瘴气。
自从祖庚去世,祖甲继位以来,数代商帝不理政务,荒淫无道,皆无建树,使得商朝在武丁一朝出现‘中兴’之后,再次衰落,数代帝王累积的矛盾使得商朝积重难返。
而且,商族好酒之风甚盛,从天子到王公大臣,在到庶民,无不酗酒成风,以至于‘一国失日’,周人列数帝辛的罪状中有‘沉迷酒色’,却不知这是整个商族的嗜好与行为。有鉴商朝亡国的教训,周朝建立后,周公旦先后发布了各种文告,制定各种政策,颁布《酒诰》来禁止饮酒。《酒诰》是周公旦专门针对殷民饮酒成风而发的,因为酿酒要用去大量粮食,这种饮酒风习在以农业起家的周人看来,完全是无法容忍。
更为严重的是,对于当时的大商王朝而言,在内部四分五裂的同时,朝廷对周边的各路诸侯也完全失去了掌控。东西南北各族时附时叛,在大商王权强势之时,表示臣服,在王权衰微时,又派军不时骚扰、袭击,尤其是东夷,多次派出大军来掠夺商朝的财富和珠宝。
东夷原本商王朝盟友,虽然始终与商朝离心背德,但因为实力有限,且还要防备邻族的侵扰,一直没有成为大害。但是自从商朝的第二十三代君主、武功赫赫的武丁灭掉了东方的大国大彭、豕韦后,东夷遂开始独霸东方,无人可以压制。虽然在武丁一朝时归顺了大商,但还是给后世的商帝留下了巨大的政治隐患,武丁可谓为一时之忿而自毁长城。
而在商朝的西边,周人也开始渐渐坐大,到了文丁一朝,周族更是独霸一方,与商朝几乎成抗衡之势虽然其君王季历被文丁所杀,却无法阻止周族继续强盛的局面。到帝辛继位时,周族通过不断的兼并、征伐,统一了整个西方,成为了商朝的最大的祸害,所谓‘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商人一直不与外族通婚,一律实行族内婚,即便到了现在,作为商朝后裔的宋国也是族内婚。相反,周人强调血缘融合,通过不断的政治联姻,能够建立起广泛的裙带关系,为自己活得强有力的政治支持,成为坚定的同盟军。因此,在周武王兴兵讨伐商朝的时候,才会出现八百诸侯前来协助的局面。
这便是帝辛继位前,大商王朝所面对的局面。
后来大商王朝的最后一任君王帝辛接位时,有心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据说,帝辛天资聪颖,又力大无穷,威猛非常,有倒曳九牛之威,深得帝乙欢心。帝乙都沫执政十七载而崩,帝辛顺利继位,成为大商王朝的第三十代君主。
在帝辛的上面,还有一个长兄名为微子启,与帝辛是一母所生,本来帝位该属于微子启所继承,但因为其母生微子时地位尚低,故微子为庶出,而其母为后以后,才生了辛,故其为嫡出。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