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疏不间亲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十年前洛阳内,子朝的党羽作乱,当时的郑国是站在了子朝的一方,虽然未曾直接派出军队进行干预,却也给予了大量的帮助,让周朝一方大伤脑筋。等到周敬王在晋国的帮助下平定叛乱后,郑国却因为仗着后面有楚国撑腰,同样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收留了大量作乱的叛臣。郑哀公更是嚣张的直接派出大军,浩浩荡荡的讨伐卫国,一连势不可挡,接连攻占了卫国的好几座城池,直逼卫国都城。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卫国国君派人来向周天子求助,当年的子朝之乱中,卫国都是坚定的站在了当今天子的一方,这或许也是郑国前去讨伐的原因。无论是于公于私,周天子都不能坐视不理,于是派出了两位大夫,到达郑国,为卫国求情。

  谁曾想,郑哀公不但不给周天子情面,反而大怒道:“当年周平王东迁的时候,郑国辅佐王室,立下过大功,可是却从未见到大王有过任何的赏赐,反而听信谣言,疏远我国,去掉了我先君在朝内的爵位,后来更是派出大军前来讨伐郑国。郑国、卫国都是大王座下的臣子,为何一直以来大王都是优厚于卫国,却对我郑国刻薄无比,一点也没有君臣之义。”于是扣押了周天子派过去和谈的两位大夫,只放了他们随行的侍卫,仍旧一心讨伐卫国。

  赵鞅想了想道:“郑哀公这么做,确实过于偏激了。当年周恒王帅军讨伐郑国,那也是因为郑国割掉了王室的麦子在先,而且在大战中,还射瞎了周恒王的一只眼睛。这些年晋国和楚国的关系还算和睦,如果不是为了破坏这些年来的和平,使得百姓们再次陷战争的乱火中,早就讨伐郑国,岂能让他这么的放肆。”

  郑国处在一个很是特殊的位置,恰好位于中原门户的位置,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晋、楚两国争夺的焦点,因而连年遭受两国的交互攻击,却同时谁也不主动没掉这个国家。春秋期间几乎所有重大的战争,都是在郑国附件展开,致使郑处于晋来降晋、楚来附楚的被动状态,从某种意义上,郑国的倒向也是晋楚两国强弱的标志。

  姬成回道:“赵大人所虑甚是,不应一时的气氛而大动干戈,可惜陛下却不这么想”

  随行的侍卫回到洛邑,把郑哀公的话告诉了周敬王,周敬王当然是怒不可遏,立刻召集朝中文武百官,商量派出王朝的大军前去讨伐郑国,救援卫国。询问各位大臣的意见,朝中的大臣当然大多都是反对出兵,他们都认为王朝的兵力不够,钱财也不够充裕,自保尚且有余,岂能轻易出兵。

  这时姬颓、杞子这两个匹夫站了出来,趁机居然向大王觐见谗言,道:“郑国自从打败先王以来,对我朝廷一向都不尊重,现在又投靠了南方的楚国,更加不可一世。若是贸然出兵,只会重蹈当年周恒王的覆辙,以我们的意见,不如向我大周旁边的戎翟借兵。只有借用他们的力量,才可以讨伐郑国,立我大周之威,而且还可以借机收服戎翟,威震四方诸侯,百害而无一利。’

  戎翟乃是外族人,而郑国无论有多大的过错,都是大周的封建国之一,对于这件事,程子大夫当然是最反对的。连忙道:“大王,绝不可以这样,古人有云,疏不间亲,郑国虽然一时无道,但毕竟是我大周的诸侯之一,同属于姬姓的后人,而且当年周平王东迁之时,郑国也确实立过大功。对于郑国和卫国之间的矛盾,虽然我们不方便出兵,但可以借用晋国和秦国的影响力,让他们自己退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首选,想来郑哀公虽一时糊涂,但大义还是分得清的。而那戎翟虽然这些年与我们的关系还算和睦,但毕竟非我同类,对我中原更是虎视眈眈,现在勾结外人来对付我同族之人,这绝对是利大于弊啊!而且翟国愿意主动帮我们讨伐郑国,绝对不会没有图谋,一旦放任翟国的虎狼之师进入中原,必定会后患无穷啊,大王不要忘记,当年的周幽王之乱也是因为勾结异族讨伐同族而起啊!’

  程子大人在洛邑的朝堂之上有很大的权威,就是周天子在很多时候也得考虑程子大人的态度,这件事正准备罢休的时候。姬颓、杞子二人连忙向大王谗言道:“程子大人此言差矣,当年我大周先祖周武王量,才可以讨伐郑国,立我大周之威,而且还可以借机收服戎翟,威震四方诸侯,百害而无一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