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征拜议郎第1/2段
一番你来我往的暗中角逐,袁逢得到心满意足的回复,这才让何进离去,自己则与袁氏其他人细细商议。
此时堂前除了袁逢,便只有其弟袁隗,以及袁逢的儿子袁基、袁术,和其兄袁平以及袁隗的儿子,可以说袁家的男人都在开会,却独独缺了袁绍。
盖因袁赦之故,袁家对于袁绍那不合时宜的政治立场十分排斥,是以即使袁逢再喜欢他,也未让他参与此事,历史上这一切也正是因为袁赦的突然死亡,才让袁家彻底转变立场,将更多的资源放在袁绍身上。
袁基望之刚过而立,身长俊朗,温文尔雅。他率先道:“何遂高此言荒唐,旁人如何会信其此潜‘蝗’出渊一说?”
话语未落,袁术便道:“兄长何必管他何言,只要吾袁氏出力,朝中之人皆言此论,再有袁常侍为辅,只要陛下信了,立储之事便成功也。”
“是极是极。”
“善也。”
其他袁家子都纷纷赞同袁术之言,在他们看来,只要帮助何进抢到太子之位便行,到时候拥有从龙之功的袁氏,又可以保一代富贵,何必在意其他?既如此,管他何氏如何得位,只要于袁氏有利便可。
袁逢作为家主一板定音定下了如何助何氏的计划,便让众人离去,而他自己则坐于堂内拿起一本《孟氏易》,这是他的家传经学,平时他独自一人总会反复翻阅。
汝南袁氏不仅是海内大族,还是天下大儒学家。袁安的祖父袁良曾于西汉末年曾向学者孟喜学《易经》,从此《孟氏易》成为袁氏的家学,袁氏子弟都得诵习《易经》。
袁安年少时就习《孟氏易》;袁京“习《孟氏易》,作《难记》三十万言”;袁京子袁彭,少传家学;袁彭弟袁汤,“少传家学,诸儒称其节”;袁敞,“少传《易经》教授”。
由于袁氏世传家学,又有多人出仕高官,成为既是豪门又是著儒的大族,有好多人投上门来向袁氏学《易经》,成为著录弟子。
这些人中,真正受业钻研学问的廖廖无几,其多数是看到袁氏族大势众,通过行贿或相关人员游说,买个名义,以便获得庇护免役或荐举做官的机会,他们成为袁氏的“门生”、“义故”,可谓说“世布恩德,天下受其惠”。
东汉时期,公府以至州牧、刺史、郡守,他们的幕僚椽属,多由自己挑选人才,征辟作用,被征辟的人一经应征,便成为公府或郡国的幕僚椽属,渐渐地和他的长官结成一种私恩关系,幕僚椽属对其长官,往往私为君臣。
被郡国保荐的孝廉、秀才,即使其后任官朝廷,但对过去保荐的郡国守相,皆称“故吏”。袁氏任郡国守、相者多人,征辟的椽属、幕僚,保荐的孝廉、秀才不计其数,许多朝廷和州郡的官员都是袁家的门生或者是部下,所以势力特别大,故人们又称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
不过成也《孟氏易》,败也《孟氏易》,袁氏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名义,以便获得庇护免役或荐举做官的机会,他们成为袁氏的“门生”、“义故”,可谓说“世布恩德,天下受其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