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原的旱灾与水利第2/2段
公孙康赞同徐邈的说法,他说:“整个中原大地:兖州,豫州、冀州、关中都会持续受灾多年,所以辽东必须休养生息,不能盲目扩张。到时候很可能会有大量难民徙来青州、徐州以及幽州和辽东。
我们已经把高句丽王国化为千里无人烟的空白之地,正好可以安置灾民,而且不会和辽东的老居民发生利益冲突。
辽东这些年,存粮很多,粮库里面的粮食都快堆不下了。所以对安置这几州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灾民毫无压力。”
因为青徐二州,在未来几年会是战争的前线。所以公孙康并不想把灾民留在中原,让他们在战争中无辜死亡。
除了兴修水利,挖渠,建水车,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备灾。
比如建立粮库,平抑粮价。这个是汉朝一直以来的常规手段。辽东一直在做,以至于现在粮食多得都堆不下了。
粮食这个东西,也是有时效的。放上10年,上好的精粮,也会变成灰土,没有办法再吃了。所以还需要及时消耗掉。
第三种手段是返农时耕作。旱灾蝗灾一般发生在夏季六月到九月,所以可以种植冬小麦,头一年秋季种下,生长期为冬季和第二年的春季,到次年夏季就能收割,免得被蝗虫祸害。
第四种手段是畜牧,大量蓄养家禽,尤其是鸡鸭等禽类,在蝗灾发生时放养到田野里面。鸡鸭能够消灭一部分蝗虫,起到一些作用,虽然不大。但那些被杀死的蝗虫却能成为鸡鸭的食物,养活了鸡鸭,也就是给人提供了蛋和肉食,可以养活更多的人类。
第五种手段是吃:让灾民直接去吃蝗虫,油炸火烤都可以。后世的农村小孩子,小时候都吃过蚂蚱。蚂蚱就是蝗虫中的一些类群,说明蝗虫绝对是可以吃的。
后世的手段更多,比如飞机撒农药;比如让空气干燥度低于10%;比如调整温度:长期高温(40度以上)或低温(13度以下),蝗虫不取食,热饿或冻饿死。
总而言之,蝗灾对于辽东来说,机遇更大于损失。可以收获大量的灾民;也可以削弱各路诸侯。
尤其是袁术,在这种灾年下,竟然还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江淮的百姓都快死光了,他已经废了,真的是: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想到袁术,公孙康就想到应该避免他的错误。所以公孙康下令:未来三年,青州、徐州税赋减半。受灾严重的地区,可以免税三年!
他没有提到开仓放粮,想的是:受灾严重的地区,正好可以利用吃饱饭这个办法,利诱他们搬迁到高句丽王国故土。
(本章完)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