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超精密事业部第2/2段
吴爱国内心沉甸甸的离去了,老板寄望过高,但他又没半分把握。他知道这是一场艰难的战役,而且还必须胜。
吴爱国回到技术部后,就抽调了大部份技术员,又从铸造车间抽调了一名技术最好的师傅从机加工车间抽调了一名高级钳工,成立了超精密事业部。沈丹青亲自参加了第一次设计研讨会。
吴爱国主持会议,他首先阐明了成立超精密事业部的原因,随后他鼓励大家齐心合力,圆满完成此次任务。最后他请老板发言。
沈丹青首先环视了全场,才清了清嗓子说道:“首先我们需要加工的零部件,很微小且需要超精密。那么我要设计的机床零部件就没有多大的力学要求,可以考虑精密铸造毛坯,然后再精加工。第二,伺服电机的转速要达到3万转以上,为了提高转速,电机轴承考虑液体轴承。电机控制电路要实验室级别特制,印刷电路板最少都要使用黄金或铂金级别,电子原器件及感应器件全部要使用单晶硅材质以提高灵敏度,可能还需要深紫外激光,以提高定位精度。深紫外激光是已知光源中波长最短的光,达到纳米级别,是定位激光的第一优选。第三,为了提高精密度,可以考虑专用机床。第四,机床需要活动的部件要使用离子掺杂技术,提高表面原子密度,以提高滑度。第五,手表的零部件也要使用超微液体轴承,齿轮要使用机械齿轮,以提高咬合精度。手表组装完成后,内部要保持真空。调表螺杆要用隐藏设计,使用时再弹出。”
沈丹青绞尽脑汁的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讲完,又仔细的想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要讲的了,还是:“好啦,我讲的就这些了,表面调质可以让材料研究所去解决”沈丹青完这些就走了。他讲得很轻松,却留下了一堆硬骨头给大家来啃。
没办法,这就是老板与员工的区别。
机床就采用的普通专用机床的缩小版,当然加工误差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普通机床的加工误差在0.01毫米级,而微型超精密机床的加工误差是纳米级别。其他的难题他们自己都能慢慢解决,唯独超精密定位激光需要去国内的光学研究所帮忙解决。到底什么时候能生产手表,谁都没有把握。
有时候金钱也有很强大的魔力。这个时期的国内研究所正是最困难的时期,国家的拨款很少,他们几乎不能开展科研工作。而他们的创收途径又很狭窄,长胜精工找上门来求他们解决超精密深紫外激光定位问题。两方一拍既合,长胜精工不差钱只需要结果和时间,成果越好时间越快他们能给的钱就越多。这样的土豪正是光学研究所最喜欢的。他们发出了12分的努力,希望能对长胜精工狠狠的宰一刀。
而长胜精工超精密事业部也没闲着,专用机床的设计因为是照本宣科,只需一些细微的改动,所以很快就出图纸了。精密铸造也不慢,因为是毛坯,精度要求不高。表面调质,材料研究所因为有上次不沾锅使用的离子溅射技术,也很快解决问题。最花时间的是精加工环节,那真是针尖上绣花。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纯手工打磨,测量工具使用的是专用光学仪器,千分尺已不够标准。吴爱国又加了几位高级钳工,以提高速度。伺服电机的控制电路因为他们已有经验,只不过是提高了制造等级,也没有多大难度。唯独高速电机国内没有,要达到3万转以上国外都不一定有,吴爱国通过沈丹青同意,从国内电机研究所请了两个专家回来指导,自己制作。即使使用了液体轴承,开始也没达到标准。后来又从原材料和工艺两方面下手改造。原材料由材料研究所特制
,工艺也改用更高标准。理论计算也加强。最后制造出来的电机转速最高达到近5万转。之后就是步进电机和控制电路的匹配,这需要时间,要采集许多参数加精密计算。而精密机械臂,因为是专用机械臂,不需要智能判断,降低了难度。有了深紫外激光定位技术、超精密机加工工艺,加上高精密伺服电机,实际上制造难度已不大,只需要深紫外激光技术到位,也能很快制造出来。机床专用加工刀具,因为太过微小,国内国外肯定没得买。需要自己设计,不过难度很低,要为力学要求不高加上刀头沈丹青直接要求使用钻石,所以是最容易的环节。现在万事俱备,一切就等深紫外技术突破了。
实际上激光技术因为涉及军事装备需要
,国家一直没有放松对它的研究,可以说走在了国际前列,不差美苏分毫。所以长胜精工委托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所研究的深紫外激光技术,获得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