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泛舟海上第4/4段
谁叫因为大航海时代的开启,陆上丝绸之路衰落严重,大明这些年对于西北的控制也早不如明初,文搏思虑良久,还是觉得先从航海上着手吧。接下来数百年都是海上之争,华夏文明这次不能落后了。
见着文搏不愿安然待在京师享福,陆文昭也没办法,只是紧紧地握住文搏双手对他道一声珍重。
沉炼向来话少,临时拿着无常簿为文搏写生了一副画像留念,然后拍拍文搏肩膀就算道尽了千言万语。
接下来丁修、裴纶、曹文诏等人也一一上前告别,对于出海他们敬谢不敏,站在船上都能让他们上吐下泻,自然没法跟文搏出海了。
他们都不知道的是,原以为一次暂别就成了永诀。
沉炼记载,文搏于弘兴六年出海,一年后舰队回返天津,因风暴、触礁损失十余艘船只,整体状态不错,也寻到了新大陆,还带回了“嘉禾”,也就是高产作物种子、根茎。
更有大量奇珍异兽甚至当地土人,唯独少了大将军文搏。
根据水兵回报,抵达天津港前一夜文搏还在舰上指挥若定,第二日进入港中亲兵前去敲门却发现人去楼空,旗舰的舰长室中只留下一封书信。
这封书信最终只有陆文昭和沉炼见过,被陆文昭带进棺材里,再无他人知晓其中言语。
多年以后,陆文昭在病床上,须发皆白垂垂老矣,沉炼满是皱纹的脸上还能看出几分当年的硬朗英挺轮廓。
“吾儿,墓碑上记得刻下‘皇明镇辽总兵官陆文昭之墓’,薄葬便可,懂了吗?”陆文昭声音低沉,却无比严厉,对着泣不成声的儿子说道。
“是!谨遵父王教导。”其子强忍泪水
“去吧,我和你叔叔聊会儿,以后内外之事不决,皆可问你沉叔叔。”陆文昭疲倦的让儿子离开,这才艰难的将视线转移到沉炼身上。
“你说我这去了黄泉,能见到文兄弟吗?”
沉炼和陆文昭一明一暗,掌控朝政多年,大明不复当年颓势,扫荡西北纵横海上重开丝路,兵发西南联合秦良玉横扫青藏,国力可谓是蒸蒸日上。
然而他们两个已经老了,当年的老伙计大多离开人世,陆文昭也快不行了,他临终前念念不忘的还是消失多年的文搏。
“如果他也死了,那你定然是看得到的。”沉炼想也不想直接开口,“但是我觉得文兄弟没死,他就像一片漂浮的白云,过得太自在随心,做完了想做的事情,给咱们留下丰厚的遗泽,就自己离开了。”
“是了,我也是这样想的,太好了……”陆文昭缓缓的闭上了双眼,衰老的手臂松了下去。
陆文昭去世后,三年后明末帝禅位,陆文昭长子登基,未改国号,但为了跟前朝区分,一般以“后明”或“复明”称呼。
追谥其父为帝,世称高祖。这都是应有之义,大伙等着老陆家篡位很多年了,只是礼部官员不解为何新帝接着追谥文搏为帝,庙号武祖。
一直以来的元从对此欢呼万岁,军方更是拥戴。
对于疑惑,新帝解释道:“朕的名字就是叔父所取,建国之基多赖叔父,岂能忘怀?再说朕年幼时叔父还削木为枪赠我,至今尚在库中珍藏,先帝时时拂拭,牵挂故人也。”
这时众人想起,当今至尊讳上鸣下则,乃是取高祖、武祖揭竿而起时所言,“物不平则鸣,人不平则反。”之意。
至于为何不是陆则鸣而是陆鸣则,只能说武祖当年起于微末,不拘小节罢了。
到了后来,更有人认为陆文昭和文搏本就是亲生兄弟,文搏据记载是俞家军中还俗和尚,所以隐去姓氏,大概是为了不跟兄长一样改了三次姓。但是考据的时候,人们惊恐的发现武祖生平除了腾空出世的十二年有料可查,之前人生一片空白,所谓江南卫所兵出身根本就是虚无。
因此民间传闻,武祖是上应天命的武曲星,下凡帮助高祖建立伟业后就功成身退回归天庭。
史官们为了证明陆氏取代朱氏的合法性,便将这个说法录入正史当中,以至于后世人们整理史料无法查找到武祖生平时,反而觉得是陆氏政权刻意隐藏的结果,更有甚者怀疑武祖的消失内里都有阴谋。
只留下陆文昭无意间的一句叹息,能让后世之人寻章摘句时一睹当年真相。
“吾弟文搏如龙,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前尘不知,后事难卜,岂不应当?”
后世之人如何看待风起云涌时的英豪,当时之人早已不在意,沉炼笑着记录下陆文昭的一生,附上自己的调笑之语。
“难怪时人暗讽陆文昭是活曹操,你看这话都是偷的人家魏武帝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