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千舟竞渡欲扬帆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只须不死,誓报此仇!”他心中想。

  不仅仅是这一鞭之仇,更是家仇国恨。

  与此同时,在山东东路密州、邹平、临朐、安丘,盖着大宋京东路总管李全大印的公文贴遍了各处。凡还有人烟之所在,便有这公文,其中内容,便是招募流民远赴海外开垦。虽说须得背井离乡,只是这数年来红袄军与金军在山东东路反复交战,府县均已残破,能有块安稳无战事的地方可供生存,便有无数拖儿契女者向濒海的密州进发。

  短短两月之间,聚集于此的流民便达两千余户,若不是大量的稻米自南方运来,李全都不知道该如何给这些流民安置。每有一船稻米运来,便有一船流民运走,在等候船来之际,流民都被安置于临时建起的营寨之中。管理营寨的并不是李全的红袄军,却是来自那海外岛上的人,这些人在两年前还是红袄军中一员,如今却个个能识得三五百字、算得千百人的加减。听着由这些人嘴中吐出的乡音,见着这些同样憨实的面孔,再看到明晃晃的刀剑,移民们都是极安份的,便是有一两人想要搅事,立刻就会被驱出寨子。

  在寨中虽说吃不饱饭,但也饿不死人,故此凡被驱出者,无不痛哭流涕恳请回来,但无论是哀求还是威胁,寨子里都不为所动。对于这些人,红袄军也是装做未曾看到,任由他们去了。

  大宋嘉定十二年正月,当赵与莒刚过完他的十五岁生日时,同时接到了第一批宜兰移民抵达和前往吕宋的航路开辟的消息。

  “其处地势平阔沃野百里,驱马疾驰,数昼夜方见尽处,此诚百世之基业也。此处土人,分为二部,一部温顺,其名为噶玛兰,分为三十六社,以低地沼泽为所,渔猎为生;一部暴烈,其名为泰雅,有割人首绩之习。依大郎之语,我等用丝绸玻璃,自土人手中换取宜兰河北岸之地,建立城寨,开垦荒田。噶玛兰部多有来依者,唯泰雅凶烈,数度来袭,皆为护卫队弓弩所驱退,已远遁深山不知其所踪矣。”(注1)

  负责宜兰开发的管家是陈任,他在给赵与莒的信中如此说道。与他与起抵达宜兰的并不是自中原地区运来的新移民,而是由三百名全副武装的护卫队(其中一百人更是装备了耗铁量巨大的全身甲)与五百来自淡水受过军事训练的老移民。自中原送至流求的新移民,都将先在淡水住上半年,熟悉流求气候,更重要的是学习流求规矩,接受相应训练。要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开发出流求的资源来,就必须如此,否则等他们自然开拓,也不知要过几十年。

  “天气多雨,水流丰沛,瘴气甚重。”在秋爽给赵与莒的信中如此说宜兰的环境,做为陈任的副手,他要负责宜兰的卫生健康状况。

  宜兰的开拓比赵与莒计划得还要快些,为赵与莒那五十亩授田法所刺激,新达淡水的移民以无与伦比的热情投入到对岛上规矩的学习之中。国人对于土地之执著,一千年之前与一千年之后几无差别。而原先淡水之民,为以开拓之绩换取那一张张印有“流求通行金元券”字样的粉色彩纸,进而换取位于淡水他们已经住得习惯了的水泥平房,并且给自家窗子装饰上玻璃等淡水自产物品,纷纷踊跃报名。第一批授田的老移民,几乎都在宜兰的后续垦拓者名单之中。

  在男多女少的流求,这些老移民也几乎都成了第一批在岛上成亲者。一年之中,有超过一百名婴儿在淡水降生,这意味着他们开拓出来的土地、打拼攒得的房屋,都有了继承者。

  两艘定远级的大船分别取名为“定海”、“定洋”,由孟希声遥控进行悬岛、倭国、淡水的三角贸易,自悬岛运送书籍、佛像、瓷器、玻璃、刻钟和丝绸,输往倭国平户,在那里的代理商御下这些货物,换上早已收罗好的黄金、白银、珍珠、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