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四、西方三王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三六四章西方三王

  在赵与莒的计划之中,汴梁停下休整、考察七日之后,他的专列还要继续西进,一直到长安,然后再折转北上,赶往燕京。

  但形势变化之快,远超过他的想象,他在汴梁城激起的民意,传回临安后立刻就演变成无可遏制的狂潮,这狂潮又随着报纸传到了大宋的各地。临安大学、金陵大学、流求高等学堂,学生几乎都为这民意所鼓舞,或上书,或发文,表达对天子推进官制革新的赞许与支持。

  此前曾甚嚣尘上的“天灾示警”之说,立刻销声匿迹了。那些既得利益者都是聪明人,知道这个时候还跑出来,便是真正的螳臂当车,即使天子宽厚不予追究,可愤怒的百姓士林,足以让他们身败名裂。

  正如谢岳所说,天时、地利、人和,赵与莒全占了,进一步更深入地推进革新,已经是大势所趋。百姓的想法很简单,既然这十余年来的经验证明,革新是一件好事,那么革新便应该坚持并推进,否则他们的日子如何才能过得更好?

  得了这个“势”,赵与莒继续西进便意义不大了。而且就在这个时候,一封电报让他也不得不回临安。

  炎黄十年冬派往欧罗巴的西征舰队,在经过四年多的漫长征途,终于返还。电报中估计,他们大约会在三月中旬回到华亭港,而算算时间,赵与莒现在赶回去,正好可以赶上到华亭府迎接。

  如果说林夕带领的东征舰队意味着替大宋寻找财富与开拓疆土,那么这支西征舰队则肩负着传播大宋国威和打开大宋商品市场的使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大宋,每年生产出的产品是如此之多,便是拥有二亿五千万人口的世界最庞大的市场,也无法消费掉所有的产品。故此,大宋必须要为自己的机器运转寻找市场。

  经过十余年的经营,南洋、倭国、高丽,已经彻底成为大宋市场的一员,不仅仅政治上,这里所有还存在的国家都是大宋的属国,都承认大宋天子为其皇帝,而其国主最多只能称王侯,而且在经济上,它们都成为大宋经济体系的一部分,或者提供资源比如说高丽和南洋,或者提供劳力比如说高丽和倭国,大宋商人可以自由地在这些国家之间行商贩卖,这些国家所有的市场都完全对大宋开放。同时,以细兰为桥头堡,大宋对于天竺诸国的经济渗透也卓有成效,天竺诸国拥有庞大的人口与丰富的资源,在这同时他们又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大宋对于天竺所有国家都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使得他们力量趋于平衡,既不会有哪个国家强大得足以威胁所有的邻国,又不使哪个国家弱小得可以被随意吞变。

  波斯大食诸国曾经是大宋的重要贸易伙伴,只不过这个伙伴最近比较倒楣,蒙古人潮水般地涌来,将一个个国家摧毁,就连曾经威名赫赫的山中老人,也被蒙古人逼迫投降,在其从山中出来之后,一场早已准备的屠杀使得这个以暗杀和恐怖行径著称的组织彻底消失。接二连三的战乱,使得大宋制造的制式冷兵器成为这块土地上的抢手货,至于大宋的火药武器,也有少量流入市场。

  再就是东部非洲,大宋与此地诸国的联系相当紧密,经济往来也很频繁,甚至有大胆的书生,已经开始在此地建立学堂,教授汉字与宋话。由大食裔入籍大宋的商人杰肯斯凯组成的非洲招商局在此地甚为活跃,对于这个民间商团,赵与莒有些头疼,不过暂时还没有插手的打算。

  而西征舰队的回来,意味着南非、西非和欧洲,开始对大宋撩起了衣裙。

  赵与莒的专列于炎黄十五年三月十三返回临安,无数百姓自发前往车站迎候,朝中无论是外朝的还是内阁的官员,也都放下手中的事情前往接驾。这与其说是去拍天子的马屁,倒不如说是去向天子表态,表明自己在深入推进革新这一重大问题上的立场。赵与莒与官员们都是心知肚明,因此,当赵与莒看到魏了翁总算神采飞扬起来时,很是感慨地拍着他的肩膀道:“这年余来,卿受累了。”

  “能看到今日,臣不觉得累。”魏了翁笑道。

  “卿必青史留名。”赵与莒笑道。

  “附陛下骥尾,实为臣之大幸。”魏了翁难得地拍了赵一莒一下马屁。

  这年许来,因为天灾的缘故,魏了翁的压力比赵与莒还要大。赵与莒的压力不过是不能行官制改革,而魏了翁,则是被人斥责“以妖言惑天子至使天相示儆”来也很频繁,甚至有大胆的书生,已经开始在此地建立学堂,教授汉字与宋话。由大食裔入籍大宋的商人杰肯斯凯组成的非洲招商局在此地甚为活跃,对于这个民间商团,赵与莒有些头疼,不过暂时还没有插手的打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