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拾薪易墨第1/2段
孟通爽朗笑道:“哈哈,已然知道。《论语》有云,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我既没做到圣人所言的周到行事,也不如季文子的凡事三思。读《论语》而不知《论语》,惭愧啊惭愧。所以,孟某还要多谢小娘子指教。”</p>
这下轮到小家伙不好意思了,她抄着手过来,仰起小脸道:“不瞒师兄,其实最初我们都上王同门的当了。”她指指王葛,示意这就是“王同门”。</p>
孟通又不是特意来量身高的,岂能不知王葛。因王葛已经在他脸庞附近标刻线,他目光直视前方,只是微笑,未再说话。</p>
“量好了。师兄身高七尺十四寸。”</p>
孟通揖礼后,并没远离。</p>
不多时,他等的人来了,是刘泊跟另外三个同门,手臂间全都挽着麻绳。</p>
五个清河庄的少年学子候在此不走,谢据望见这幕,叹声气。果然,王葛在他们期盼的目光中,暂停刻线练习,回斗帐把木尺往桉上一搁,拿上锯,朝他们挥手:“诸师兄,走。”</p>
看护她的婢仆赶忙跟上。</p>
卞恣也带着婢仆匆匆过来,婢仆臂弯同样挽着数圈麻绳。</p>
司马南弟:“卞同门,你为何也上山?”</p>
“我的墨块也用尽了。王同门,等等我。”</p>
“哎?可是我有啊。”</p>
谢据过来司马南弟身边,说道:“卞同门不会要你的墨块的。”</p>
王葛这行人为何结伴上山?</p>
原因是,秦古墓挖掘出的书简极多,诸学子抄录到现在,带来的墨块都已用尽。现在开始挖殷墟遗址了,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存在契文,契文何等重要,诸学子怎能不急。</p>
因此,桓氏、王氏、谢氏三族同天发布“拾薪易墨”规则,以庖厨的一捆柴为标准,正式学童只要拾十捆柴,便可换一小墨块。</p>
山背、崖上方、此处,共三大步障区。山背就是古墓所在地,桓氏大学、谢氏大学的学子几乎都在那处。清河庄大学的学子因年岁偏轻,分别在崖上方、下方两处步障区,不挨近古墓。</p>
所谓拾薪,就是不让砍伐树干,只能拣断枝细藤。“拾薪易墨”前,薪柴比人多,此令一发布,人比薪柴多。</p>
唯王葛不愁。独允许她伐树是郡尉大人批准的,因她五月时就要参加准匠师考核,旁人想攀扯也攀扯不上。于是从昨日开始,王葛从哪伐树,这些急需墨块的大学学子们就跟她在哪拾薪。</p>
王葛自身贫苦,最能体会贫苦者的辛酸。每回她锯树,都尽量挑选杂枝多的,锯下来后,只取自己所需的宽板材,其余全留给周围的人。反正刘泊帮她抄书,她就别和他们抢着拾薪柴了。</p>
又来了一个学子,可能是刚借来的麻绳,一边追着众人上山、一边往臂间挽。</p>
谢据回王葛斗帐,想帮她收拾一下书桉,结果瞬间定睛!</p>
木尺……怎么会?</p>
他弯下腰仔细观察,然后喊:“司马同门,快,快喊左夫子过来。”</p>
左夫子刚把木流马拆开,并在木牍上画了每一步拆开时的图解,要准备拼接了,听到司马弟子的描述,立即过来。</p>
&em身贫苦,最能体会贫苦者的辛酸。每回她锯树,都尽量挑选杂枝多的,锯下来后,只取自己所需的宽板材,其余全留给周围的人。反正刘泊帮她抄书,她就别和他们抢着拾薪柴了。</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