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徐州之争第3/4段
字幕: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吴氏所出。
镜头闪回,叙述孙策经历。
孙坚当年随同朱儁攻打黄巾之时,留下家人住在寿春,其时孙策正当少年。
孙策十几岁时,即在寿春结交名士,已小有名气,颇有乃父之风。
时有舒县人周瑜,字公瑾,钦慕孙策之名,专程到寿春拜访。两人同岁,均是少年有志,英达夙成,因而一见如故,便即推诚相待。
周瑜劝孙策移居舒县,让出自家大宅给孙策居住,且升堂拜母,世人称为总角之好。
孙坚被黄祖所杀,消息传到舒县之时,孙策方才虚岁十七。因将父亲遗体葬在曲阿,几乎痛哭至死,将父仇牢记在心,并无一日忘怀。
处理丧事已罢,孙策举家迁到江都。因四处打听名人贤士,欲求为己出谋划策,先报父仇,其后恢复父亲旧时所创基业。
时有扬州名士张纮,字子纲,正为母亲守孝,居住江都。孙策数次拜访,最终得见,遂以师礼待之,告诉自己之志。
孙策:目前汉祚衰微,天下纷乱,英雄豪杰拥兵自重,各图发展,无人扶危济乱。先父曾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不幸被黄祖所害。某虽年轻识浅,但却有心要干一番事业,欲到袁术处,请其将先父旧部交还,后到丹阳依靠舅父吴景,收集流散兵士,东据吴郡、会稽,替先父报仇雪耻。然后臣服朝廷,以为汉室外藩,建功立业。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张纮听了孙策志向,心下不以为然,遂借辞推托道:在下识见简陋,且又服丧在身,对公子所言之事,实在难以帮衬。
孙策再拜请求,眼中落泪:先生名闻遐迩,四方无不向往仰慕。小可志向成与不成,皆由先生一言而决,定要直言教我。若某志向得伸,大仇得报,决不忘记先生教诲之恩。
说到动情之处,不由失声痛哭。
张纮见孙策言辞慷慨,为其忠义豪壮之气所感,这才双手搀起,推心置腹道:昔周朝王道陵迟,齐桓、晋文方应运而起;若王室安宁,诸侯则只能贡奉周朝,尽臣子本分,焉能各抒己志?公子继承先父威烈,骁勇善战,假如真能栖身丹阳,召集吴郡、会稽兵马,则荆扬二州自可扫平,报仇雪恨指日可待。那时公子凭倚长江,奋发威德,扫除群雄,匡扶汉室,所建功业当不亚于齐桓、晋文,定会流芳千古,岂止仅作外藩?然目前时世艰难,若公子果想建功立业,当南渡吴地,挥戈江东。在下必将与故交好友前去辅佐,绝不食言。
孙策大喜,心中激荡难平:如此当依先生之计,前往袁公路处,借先父旧部兵马。只是老母幼弟不便同行,望先生不弃,多加照顾。
张纮痛快应允:公子自管去,不须多嘱。某当游说故友豪杰,以待将军归来。
孙策遂将老母幼弟托付给张纮,这才赶赴寿春,来见袁术,陈述借兵报仇之志。
闪回结束。孙策闻说帐内“传唤”于己,遭此轻视,不由怒火高涨,便要转身离去。但转念想到此来目的,以及张纮所嘱,立刻心平气和,昂首入帐,以晚辈之礼拜见袁术。
袁术待其施礼已毕,急命平身,赐座奉茶。因详观孙策形貌,见其颇有其父当年气概,且能屈能伸,不由点头暗赞:文台有子如此,实可嘉慰!
孙策:侄儿此来,是欲请世伯大人将我先父旧部交还,并请再借用数千人马,往江东恢复我父旧日基业,并杀黄祖报仇。则伯父大恩,没齿不忘。
袁术:我已命你舅父吴景为丹阳太守,你可前去投奔;就便召集兵勇,以为部曲。
画外音:孙坚死后,袁术表奏吴景任丹阳太守,命其攻伐前太守周昕,原本是借刀杀人之计。不料吴景大败周昕,并就此占据丹阳郡,再也不服袁术调遣。此次袁术令孙策自去招兵,自己却不费一草一兵,无非是重施故计。
孙策见其不肯归还父亲旧部,更不可能借不到兵马,心中愤恨。于是再次勉强平息怒气,说道:既是如此,可请程普、黄盖、韩当、孙河、吕范,与我同行。
袁术:这可依你。中军侍从官,速请此五人前来,使与孙郎相见。
镜头转换,按下袁术,单说孙策。
于是孙策、程普、黄盖、韩当、孙河、吕范一行六人,仅率十余骑随从离了寿春,前去丹阳,投靠舅父吴景。
吴景见外甥已长大成人,想起已故姐夫孙坚,悲喜不胜,相抱痛哭一场。于是发下檄文,准许孙策在丹阳郡下属各县,自行召募士兵。
孙策得到舅父支持,即与程普等往各县招兵。这日到达泾县境内,刚刚扯起招兵大旗,却突遭泾县山贼大帅祖郎袭击。
只因事发突然,且又寡不敌众,孙策落入重围,堪堪势危。幸得程普拼死护卫,这才冲出包围,返回丹阳,时已黄昏。
孙策不顾身上有伤,腹中无食,立即召集黄盖等五十余人,趁夜杀回泾县。因知贼众过千,仍旧众寡悬殊,于是下令分头举火,虚张声势,如有千百人之状。
祖郎不知对方虚实,当即仓惶单人独骑败逃,部下数百人逃走不及,由此尽归孙策。
孙策又募兵数日,复得数百军马,稍加训练,与程普等引军来见袁术。
袁术即惊且喜,喟然叹道:孙文台有后!我若能生子如孙郎,虽死无恨矣。
这才点齐孙坚旧部千余人,交还给孙策统领。袁术麾下大将桥蕤、张勋等人,见孙策英武非凡,皆都慕其风采,称为孙郎,争相与其订交。
汉太傅马日磾当时持节安抚关东,住在寿春。因在袁术府中见到孙策,不由大为惊喜,随即表奏朝廷,委任其为怀义校尉。自此孙策之名,方为朝野所知。
孙策治军严格,部下一名骑兵犯罪,惧被孙郎严惩,于是逃进袁术军营,藏于马棚。孙策引人直入营中,将那骑兵搜出,就地斩首。事后拜见袁术,请治自己擅闯军营之罪。
袁术反而赞道:士兵反叛,不斩无以立威。为将者理应如此,何罪之有?
并当众许诺,任孙策为九江太守。自此孙策声誉日隆,军中对其愈加敬畏。
未料袁术为人言而无信,许诺孙策不久,却改用亲信丹阳人陈纪担任九江太守。
袁术念念不忘昔日旧恨,仍欲攻打徐州,遂发使前往庐江,向庐江太守陆康索求三万斛军粮。陆康不给,袁术大怒,又欲讨伐陆康。
杨大将见此,复又献计道:庐江弹丸之地,明公不必亲征,便用孙策为将即可。
袁术:其肯为我所用乎?
杨大将:某闻孙策在舒县之时,曾去拜访陆康。陆康轻视孙策年幼,只让主簿接待,自己隐而不见,为此孙策怀恨在心。此时只需略加激励,孙策闻伐陆康,必为将军用命。<由先生一言而决,定要直言教我。若某志向得伸,大仇得报,决不忘记先生教诲之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