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集 商鞅相秦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秦国臣民百姓,皆依此令。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辨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则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事,而愚农不知,不好学问。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知农不离其故事,则草必垦矣。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无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乱农之民欲农,则草必垦矣。

  垦令一下,国人数日不应,视而不见。

  公孙鞅见此,遂命于南门外竖起三丈之木,出示布告:将此木搬到北门者,赏十金。

  百姓聚而观之,无人敢去搬动。

  公孙鞅又出示布告:能搬此木至北门者,赏五十金。

  有人胆大,将木料搬到北门。未料刚刚放下,门吏便以五十金相赠。此举一出,国人沸腾。由是再宣《垦草令》,便即得以成功实施。

  经此试验,公孙鞅以为诚信已立,遂正式颁布变法令。变法令略曰:

  其一,颁布李悝《法经》,增连坐法,轻罪用以重刑。其二,废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按军功赏赐二十等爵。其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可免除本人劳役赋税。其四,限制商人经营范围,重征商税。其五,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其六,强制拆散巨家大族,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

  此次变法实行期年,国家赋税及兵徭役来源大大增加,经济与军事实力明显壮大。

  此后九年,秦孝公见国富兵强,便将公孙商鞅封于商於之地,号商君,就此改称商鞅。乃命征调士卒,在东部秦川腹地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将国都从栎阳迁此。

  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将新都称为咸阳。

  迁都咸阳,政局稳定之后,秦孝公便命商鞅在新都宣布第二次变法。其法略云:

  其一,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其二,废除分封,推行县制,集小都乡邑聚为三十一县,以为地方行政单位。其三,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标准器具。其四,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按户籍人口征收军赋。其五,革除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夫妻小家庭之政。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旧制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国家,为其后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下坚实之基。

  镜头转换,闪回结束。

  魏惠王被迫迁梁,楚国出兵伐魏,扒决黄河,水淹长垣。惠王痛定思痛,为振兴经济,富国强兵,乃征发民工,凿开古运河鸿沟,又沟通黄、淮运道,以利交通。又使龙贾筑长城于西部,并建黄河两岸堤防。

  秦孝公出师伐韩,至于怀,筑城于殷(今河南武陟)。

  齐威王田因齐在位,好为淫乐,常作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国政皆委于卿大夫。由是国君昏聩,朝廷黑暗,齐国危如累卵。但满朝卿大夫皆知威王残暴,因而不敢入谏。

  大夫驺忌因知威王雅好音乐,叩阍求见,说要呈献琴艺。

  齐威王喜而命入,便问:先生何来?

  驺忌奏道:下臣知琴,闻王好音,特来求见。

  威王赐坐,使左右置几进琴,请其抚曲。

  驺忌正襟危坐,虚抚琴弦,却良久无音。

  威王怪而问道:先生既云善琴,寡人愿闻至音,今抚弦不弹为何?

  驺忌:臣所知者,琴理也。若夫丝桐之声,乃乐工之事,臣琴技不足辱君王之听。

  齐威王:则琴理如何?卿试言之。

  驺忌:琴者,禁也,禁止淫邪,使归于正。昔伏羲作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以象周年三百六十五日;广六寸,以象六合;前广后狭,以象尊卑;上圆下方,以法天地;具五弦,以象五行;大弦为君,小弦为臣。

  齐威王:君臣之道若何?

  驺忌:丝桐其音,以缓急而分清浊。浊者宽而不弛,君道也;清者廉而不乱,臣道也。五弦可出五音,是为宫、商、角、徵、羽。文、武王各加一弦,文为少宫,武为少商,以合君臣之义也。君臣相得,政令和谐,治国之道,不过如此。

  齐威王:善哉,果为至理。先生既知琴理,必审琴音,愿先生休辞,便试一弹。

  驺忌:王既云臣以琴为事,则审于为琴;则王以国为事,岂不审于为国哉?今大王抚国而不肯治,何异于臣之抚琴,而不弹乎?臣抚琴而不弹,无以畅大王之意;大王抚国而不治,恐亦无以畅万民之意也!

  齐威王闻而愕然,起身离座,揖首称谢:先生今以琴理讽谏寡人,寡人岂不能闻弦歌而知雅意哉!

  驺忌遂舍琴理,而说治国之道,奉劝威王节饮远色,息民教战,经营霸王之业。

  威王大悦,即拜驺忌为相。

  时有辩士淳于髡,因闻驺忌拜相,于是往见:我说五条隐语,子能猜破,方称相才。

  驺忌:请讲。

  淳于髡:子不离母,妇不离夫。棘木为轮,涂以猪脂,至滑也,投于方孔则不能运转。弓干虽胶,有时而解;众流赴海,自然而合。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辐毂不较分寸,不能成车;琴瑟不较缓急,不能成律。

  驺忌听罢,即刻答道:忌谨受教。其一不敢远于君侧,其二不敢有违人情,其三不敢不亲附万民,其四选择贤者毋杂不肖,其五修法令而督奸吏。

  淳于髡闻言默然,再拜而退。

  稷下学宫门徒皆都候于门外,见而问道:夫子始见相国,何其倨傲;今再拜而退,又何屈己而恭也?

  淳于髡:我以微言五条诘之,相国随口而应,悉解吾意。此诚治国大才,吾不及也。

  镜头闪回,因说淳于髡来历。

  淳于髡,齐国黄县(今山东龙口)人,齐之赘婿,身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齐威王时为客卿。学无所主,博闻强识,能言善辩,多用隐言微语方式讽谏。

  齐威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国政荒乱,淳于髡入见,说隐语道:国中有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知此典故,亦用隐语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威王因命摆宴,于席间问淳于髡: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淳于髡答: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笑道:先生若饮一斗而醉,焉能更饮一石哉!

  淳于髡: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亲有严客,髡韝鞠鯱,待酒於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不过二斗径醉。朋友交游,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饮可八斗而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罗襦襟解,微闻芗泽,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齐王称善,乃罢长夜之饮。由此幡然悔悟,厉行改革。因谓淳于髡有进谏之功,赞其具备超乎常人智慧,故亦立为上卿,使与驺忌同列。(本集完)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