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盐粮之争二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胡万安面露凶狠,右手斜着砍下,狞笑道:“杀鸡骇猴,盐老鼠也该治理治理了。”

  ………………

  进入金秋十月,长沙府、宝庆府等地粮食收割完毕,大伙脸上都挂着笑容,怎么也掩饰不住。

  粮食大丰收。

  今年的丰收不同往年。以前丰收,获利最大的是大地主。

  今年丰收的喜悦分散到朱顺明治下的每一个人。

  由于朱顺明鼓励甚至直接兴办工厂,大量佃农从土地上解脱,进入工厂拿现银工资,使得地主们不得不降低租税,拉拢佃农,免得无人种地。

  朱顺明施行按实际田亩纳税,只要在册登记过的土地,就必须缴纳田税。地主们更是得善待佃农或长工,否则他们撂挑子,地主的土地抛荒不算,还得纳税。

  田税摊入田亩,佃农们无需承担沉重的税赋,生活一下轻松起来。

  地主阶层看似又要纳税,又要降低田租,应该损失很大。事实上地主们在农事上确实有所损失,但他们从朱顺明的农工商并举的政策中获得了更多的商业和工业利润。

  人人经商,万众办厂,一股兴办工商业的风气在朱顺明的治下蓬勃兴起。

  有身边的榜样,有朝廷的鼓励,有足够的市场,有军队的保障,每个人都会激发出心底的野望。谁不想多挣几个铜板?谁不想住高楼华厦?谁不想娇妻美妾?谁不想锦衣玉食?谁不想颐指气使?

  金钱是推动社会进步最大的动力。

  商人们同样从丰收中收获了他们的喜悦。

  家有余粮、袋有银钱,农民们都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

  家里堂客辛苦一年,总得买点首饰水粉慰劳一下;家中小儿调皮可爱,多称几斤肉,补补身子;大丫头懂事又孝顺,该扯几尺花布头,好好打扮打扮,来年寻个好人家;老人家上了年岁,总是念叨的寿材是该置办了,寻副好桐木,找个好木匠,多刷几层生漆,圆老人家的心愿。

  农民消费欲望和能力强盛,商人们自然笑得合不拢嘴。工厂提供海量的商品,农民工人们有钱有需求,商业自然繁华异常。

  就连浏阳河上的花坊都有了秦淮河的几分影子,日夜游玩寻欢的人群烘托出乱世大治后的繁华。

  朱顺明按田亩收税,最大的目的是将农民从沉重的税赋压力中释放出来。

  拥有大量良田的地主官僚不纳税,沉重的税赋压在穷苦百姓身上,是崇祯年间农民不断造反、建奴得以入主中原的重要原因。

  将农民从田税中释放出来,一来消除了暴乱的源头,二来培育了大量消费者,活跃了商品市场,三来是最好的政治口号,为以后进入其他地区埋下了政治伏笔。

  朱顺明收取了农税、商税、消费税、特种营业税等,自然承担了朝廷的税赋和三饷。相对朱顺明近千万两的税收,朝廷几十万两的税赋三饷简直就是小儿科。

  真不知道崇祯皇帝坐着个金山哭穷,最后弄得国破家亡上吊自杀,脑袋里装的是什么?

  足额交付田赋和三饷,知府雷起龙自然高兴。虽然不再像以前一样一言九鼎颐指气使,但舒舒服服过日子,不用操心衙门琐事,不缺银钱,还能在吏部考核中得优,说不定还能调回京师当当京官,何乐而不为?这个朱顺明,怎么不早点来长沙府呢?害本老爷辛苦两年,担惊受怕,夜不能寐。朱二愣子,好人啊!

  ………………

  “老板,盐货路子断了,从两淮买不到私盐。”

  石磊的军情司早就在两淮各盐场设立了私盐收购点,从盐户手中购买私盐,成为湖广一片最大的私盐盐枭。

  有钱有军队,如果不合理利用,朱顺明就是脑袋被驴踢了。

  自从整合了岷王府,朱顺明就接过岷王走私私盐的路子,而且发扬光大,几乎垄断了从两淮往湖广的全部私盐。

  朱顺明有水师军队,有钱有势,并且在湖广散货的价格不高,甚至比盐枭直接从两淮收购后运到湖广的价格更便宜,小私盐贩子们乐得在湖广进货。

  在湖广进货完全没有风险,合理合法,甚至可以找镖局押运。朱顺明还鼓励盐枭将盐货贩运到临近的省份销售,提供一定的武装保护和返利。

  盐枭是朱顺明政策最大的受益者,也是他忠实的拥护者,同时是朱顺明从经济上打击大明的先锋。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