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盐粮之争六第2/2段
但朱顺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金钱开道,买通了知府吴桂芳,得以进入扬州府。
站在平息粮荒的道德制高点,借助扬州府最高的行政权力,凭借强大的武装力量,朱顺明很快进入扬州府,将扬州一众粮商打得溃不成军,把扬州各地下势力连根拔起,而且获得了扬州官场、民间的好名声。
归根结底,还是扬州商人做得太过火。奢淫也就算了,这些商人还想谋求更高的社会地位。
谋求社会地位也行,但总得有底线,不能拿扬州几百万百姓的生死做筹码。
吴桂芳也就是看到这一点,才毫不犹豫的放弃扬州粮商,转而同朱顺明结盟。
一旦扬州因缺粮而引起暴动,他这个知府首当其冲,就算不被暴民当场杀死,也逃不过崇祯皇帝的圣旨。崇祯皇帝对犯错的大臣可是从来不手软的。
马田熙上吊自杀,家产被南京刑部查抄,家人全都受株连,女人入教坊司,男人流放岭南。
刘公公的吃相如此难看,令众人心寒。马田熙为刘公公兢兢业业打理粮食生意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落得如此下场,众白手套们不禁兔死狐悲。
………………
扬州粮商跳水的跳水,上吊的上吊,再没往日意气风发趾高气扬的光景。
成千上万石稻谷压在仓库中脱不了手,逼债的成日上门,刀枪威逼,撒泼骂街,闹得不得安宁。
朱顺明利用手里最大的武器——粮食,一下就击中了扬州商人的咽喉,打得他们说不出话,眼泪鼻涕碎牙一起吞下肚。
到十一月第底,南直隶的粮价彻底平息下来,恢复到往常的三两银子一石。一众粮商彻底绝望。
有朱二愣子这个搅局着,加上他掌握了湖广这个产粮区,粮价还不是任由他定?粮商们仓库中的粮食永远不可能涨价了。到了明年上新粮,这些陈谷子还不成了垃圾?
有绝望的粮食找到玖安粮行,希望玖安粮行能够接手他们的粮食。
李赟才倒是很好说话,一口就答应。不过出的价格有点低,谷子一两银子一石,不到扬州粮商进价的一成。
这些落水的粮商有如捞到救命稻草,纷纷将库存的高价粮贱卖给玖安粮行。能卖一分是一分,好过烂在仓库中。
有了这些钱,好歹能赎回一栋小宅子,一家人有个落脚点。也能做点小生意,说不定还能东山再起。
大批抵押的铺面、房产无力收回,全都推向市面,造成这些抵押品价格暴跌,甚至不到平日的五成。
朱顺明在粮食的一进一出中挣得海量银钱,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这些产业。
很快,扬州城以往热闹的内城铺面纷纷改换东家,从湖广远道而来的商人们出现在扬州城中。
他们贩卖的物品物美价廉,新奇而实用,很快在扬州城站稳了脚跟,逐步铺展开来。
至此,朱顺明的“校尉”计划实现了三部曲中的第一步——商业入侵扬州府。
到十二月初,朱顺明顾不得在家过年,而是开始了他“校尉”计划的第二步——跨海北上登州。
………………
据石磊的军情司回报,登州已经乱成一团糟,孔友德的叛军、孙元化的朝廷军队,以及前来支援平叛的援军在登莱地区打得不可开交。
原本孙元化的守军处于劣势,被孔友德的叛军围着打,登州城池都被攻破。
孙元化退出登州,退往栖霞县据守待援。
后山东巡抚朱大典派出总兵金国其率兵增援。金国其一时大意,被叛军杀了个埋伏,死伤不少。同时也被吓破了胆,犹犹豫豫不敢进逼,又不敢撤退。
叛军据守登州城,孙元化占据栖霞县,金国其进退维谷,战争一时进入僵局。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