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第2/3段
是以这兄弟二人一拍即合。
财帛动人心,这还只是清水镇镇这个镇上的销量,如果多几个像清水镇这样的地方的酒楼卖他们的香肠,是不是会进账更多?
没人会拒绝钱财,尤其香肠的生意做的还算顺利。能跑下来最好,就算没有跑下来,也不过人累一些的问题。泥腿子土里刨食都不嫌累,出去跑一下又怎么会嫌弃累?
对于王平安跟张铁匠要出门跑生意这事儿,王荷事先也是知道的,香肠这吃食原本就是王荷研究出来的,王平安平日在生意上也会习惯性的问王荷的意见。
王荷原本就想将他们家的香肠卖出去,而不是只拘泥于清水镇这一个地方,王平安这一,王荷自然是举双手同意。
王平安心里有事儿,就坐不住了,第二日便跟王老头和李氏提了要出去一棠事儿,也不走多久,大概也就十几,毕竟什么事第一次肯定没有那么顺利的。附近镇子离的都不远,也就是两个多时辰就到了,但他这次想一起多跑几个镇子。王平安这次是跟张铁匠一起出去,王老头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况且王平安有上进心,想要出去闯一闯,王老头自然也不会拦着。
倒是李氏十分不舍,王岭刚走了没多久,王平安又要出远门,她心里十分不乐意,可她也知道王平安出门是去赚钱的,李氏也不好拦着。
李氏拿了一些银子给王平安,并在他的衣裳里面的暗兜里塞了一张额银票。
于是王平安跟张铁匠牵着马车,辞别了家人。
出去了差不多十来的样子,王平安终于风尘仆仆的回来了。
这次出去之前,王荷不放心。香肠这东西在清水镇的酒楼出名,所以在清水镇,许多酒楼都是抢着跟他们签契的,可在别的镇那就未必了,也许很多地方都没有听过这道吃食,王平安此去必定会受到一些冷落。
王荷想了想还是把王平安拉到了一边,稍微提点了一下王平安怎么和人打交道。
别人如果不愿意理会他,最好多上门几次。态度呢,最好不卑不亢,毕竟他们是来销售自家吃食的,又不是上门要饭的。
王平安平时在镇上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也多,王荷点播了两句他就懂了。
其实不用王荷,他也明白。不就是多跑几次吗?跑下来能稳定要货,那可都是银子,没人跟银子作对的。
当然也有些酒楼活计态度不好,根本连引荐都不给引荐就把他轰出去。王荷也教他怎么给活计塞好处,第一次不熟练,多来几次就熟练了。
所以这些时日跑下来,成果不错,有几家已经愿意买他们的香肠了。王平安跟张铁匠这次带了不少香肠出去,就是为了以防有缺场要货。还有,既然是卖吃食,肯定是要让人尝下味道的。这附近的几个镇子里,差不多每个镇上都有一两家要了他们的货。
王平安心里高兴。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出去做买卖,能有这样的成果,他心里已经很满足了。
早在出去之前,王荷就跟他讲过,只要能稳定一家的要货量,那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镇子就那么大,一起做酒楼的都会关注竞争对手上的新菜品。只要一家好卖,其他的就好。
王家的生意别看明面上是王平安管着,实际上大多数事,王平安都会听王荷的意见,王荷识字,人又聪明,特别是在做生意上很有头脑,就连王岭也曾过,论做生意,他不如王荷。
王平安对王荷更是极为信任,从他们家做生意以来,王荷的每句话,基本上都实现聊,是以,只要是王荷的话,王平安都是无条件的相信。
隔了几日,王平安跟张铁匠带着一百多斤香肠又出去了一趟。
这次回来的很快,第三就回来了。
这次回来还带回了一个好消息,香肠在别的镇上酒楼销售的不错。他这次带的一百多斤香肠都要完了,而且还跟他预定了一些,商定的是五日一送货。
销路推开了以后,王家的作坊自然也就忙了起来。
光靠田叔一家和吴大柱两口子根本忙不过来,于是清闲了许久的李氏跟王荷也迫不得已忙了起来,最后就连何氏也每一早便来了王家,帮着干活。
张铁匠入狱的那段时间,何氏暂住在王家,便时不时的帮他们灌制香肠。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