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洛阳守粮官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直到现在,魏宫宫廷也只得一个皇后,也就是太皇太后冯氏。

  其余太后,皆是历代魏天子出于孝道而加恩。

  或者是有恩于他的乳母,或者是他寿终正寝的生母。

  死者为大。

  在这之前,魏天子拓跋宏封了一位左昭仪冯氏,一位昭仪冯氏,皆是长乐冯氏女。

  三年前大选进宫的贵女们,高下已分。

  魏天子的皇后,仍然是长乐冯氏女。穆家军的上官便又看了冯熙的二女儿冯妤一眼,家里长辈那时跟他提了一提。

  自家堂姐回娘家偶有提及,她这个冯家行二的小姑子,端的是个妙人儿。

  小字便是“妙莲”吧。

  这种话就算是她嫂子回娘家,也不会随便说的。他们说,他堂姐是回来“探探口风”。

  冯熙的二女儿也十七了,因为三年前的大选和突如其来的“素疹”耽搁了。

  长乐冯家是有意和包括他们穆家在内的几家说亲的。

  她身边还有牛车草垛。筐上都贴了“福”字,乍一看,确实像了粮草,也有一杆长乐冯氏的旗帜迎风招摇。

  晚霞的光照着草垛。

  那面书着“粮草先行”的杏黄大旗像一簇明亮的火焰,在风中不住猎猎作响,燃烧着,燃烧着,燃烧着他此刻最好的青春岁月。

  二十出头,正是意气风发。在一众压轴位置的粮草军需官中很是醒目。

  远远的,魏天子拓跋宏就瞧见了。

  晚霞的光打在招摇的旗帜上,仿若有沉甸甸的穗子图案,是用同色的杏黄丝线绣的吧。

  他已经看到了那一封上书。是她的字,而她七岁的时候就能有这样的见识。

  他也是刚刚知道。

  跟着她的父亲在山顶那面书着“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下,质问他:“男子汉大丈夫,既然俯仰无愧于天地,为何不为这些拼命的弟兄们谋个清白的出身?”

  她说,“大丈夫一生的事业,身后的功名,不能不长远些看。纵然不能留给子子孙孙,万贯家财,至少也要留个清白名声。”

  一开始,朝廷想的就是招安。而长乐冯氏确是这么做的。

  太师冯熙轻车简从,带着他七岁的二女儿上了山。

  以示朝廷招安的诚意。

  如果不提他身后压境的冯家军,山上贼首已伏诛。所缺不过朝廷诏安受降的名分。

  将门虎女。冯熙轻车简从,随从寥寥几人,两袖清风如月下修竹影。醒目的是,他坐在高头大马上的二女儿。

  时年,不过七岁。

  言谈略过。马车旁的旗帜,也是烈烈。诏安也不提,朝廷风闻嘉奖,冯家子次年封王。

  一门二王。太皇太后执意要压一压,冯熙嫡长子,否则那一日就该是一门三郡王。

  冯熙长女已许婚,出了太皇太后的门第人家,上门求亲的自不乏拓跋氏的王。

  明眼人一眼看出,冯熙第二个女儿进宫,也就在情理之中。

  魏天子拓跋宏也听说了,长乐冯氏麾下有一支“娘子军”,专门押送粮草。

  时隔十年,直到又一封将功抵罪的折子递到他跟前,魏天子才恍然:

  这里面的人来了又走。谋了清白出身,他们可能去军中效力,也可能解甲归田,回乡照顾年迈父母,与妻小共享天伦。

  天大地大,大丈夫俯仰无愧于天地,何处去不得。

  洛阳,是洛州的治所吧。

  他稍稍迟疑,身后的宦官见问,小声提醒了一声:“是太和元年的请封折子。”

  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十一月,怀州人伊祁苟自称是尧帝的后裔,应当做皇帝,聚众在重山起事。被洛州刺史冯熙讨平了。

  是的,论功行赏。

  魏天子拓跋宏也想了起来,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太师冯熙年长的四个儿子和三女冯媛被贵为太皇太后的姑母俱引入禁中,申以教诫。

  也是加恩。

  他们兄弟姐妹五人,就和他的弟弟妹妹们一样,陪着他读魏天子才恍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