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名正,而言顺第1/2段
太师冯熙听得来报,点了点头,抬脚便去了西侧的屋。
博陵公主携次子冯宝业进来的时候,冯太师已经坐在了窗下,伏笔抄写经书。
博陵公主便也在一侧落座。
冯太师搁笔的时候,博陵公主正搁了茶,嗔怪道:“又是南人那里过来的,轻浮得很,我喝不惯。”
冯太师瞧着她身侧接了茶的次子冯宝业,这趟出门是护着公主去的庙里吧,倒也斯文起来。
再一想长子冯始兴(冯夙,字始兴),不免又想到佛堂里的常氏,定的什么娃娃亲。
说是姚氏魏母。他一说常氏,他母亲就数落他,多少年不回家。
不得已,拿他儿子抵给舅佬爷家做上门姑爷……才得了这个念书的地方。
上了年纪的通病。他母亲数落着,“若不是仗着人家,就靠你拿回来的粮米俸禄,请得起先生?况且人家学里,姑爷的茶是现成的,饭也是现成的……书念得好。他舅爷瞧着喜欢,人家小姑娘也喜欢他呗。”
冯太师洗耳恭听。
原是玩笑话。他这一家之主不在家,怎么可能定得下亲事。
再说,是他舅姥爷家。冯熙那时也没少走动。
只是旁听的长女莲华。
这是哪里得了消息。太师冯熙一时也想不明白,索性不想了,想想长子始兴的亲事呢。
要他说,这才真的是被常氏宠坏了。就不说比他还小的思政,眼见着他弟弟宝业都要先定了亲。
他看着博陵公主,此时房内无外人,便笑道:“公主一路风尘辛苦,也是这黄口小儿不争气。”
平日里挺能说的。朝廷选拔,也是一众皇亲国戚心知肚明地相看驸马爷,居然没选上。
比他老子当年可差远了。说着又道,“那书,我不是一早拿给你背了吗?听说,就问的那上面的话,也就你答不出来。你以后只别在我跟前提‘念书’二字。”
说着,瞅着这个与博陵公主所出的嫡长子,又道,“我候在外头听说了,都替你臊得慌。且问你,到底是留下的多,还是走了的多。”
冯宝业不免面皮发烫,心里只是腹诽,“哪里问的那上面的!”
瞅着父亲神情,不敢说罢了。
博陵公主到底心疼儿子,也不要他在一旁立规矩了。
等冯宝业出门走得远了,才笑对:“国舅老爷明日大喜,魏宫的礼想是一早就备好了的。往年里,年年如此,今年还请了空照法师来讲法会,连我这一趟辛苦都是托你的福,只管亲自去跟魏宫里的使臣说。”
停了一停,又道,“那原是他二姐,压他三姐一头却也使得。这里是他一母的大哥,哪里就碍了我们国舅老爷的眼,纵然不夸他一句兄友弟恭,也没得教子专朝人心窝子里踹的吧。”
叫他大哥拿了。博陵公主也没法子,原是有成例的。
魏宫里也说了,进宫待选就太师府以双姝夺了魁首,这尚公主还得再来两位太师府的驸马爷不成。
眼见得太师冯熙不语,博陵公主见好就收地放缓了语气,将适才庙里“炸供”当做一桩稀罕事儿,说与冯太师知道。
“不消人来说,我也知道我们清儿是个有福气的,一出生就生在个好时辰。”
这等好话,冯太师实也爱听。只是,他转念一想,冯宝业都不成的话,始兴岂不是一点指望都没有了。
也怨不得常氏。冯熙知道,也是他母亲娇生惯养,就瞧着这老小子从小就像了他老子。
在他姐姐成了魏宫贵人之后,有时当着他面,都不免问上一句。
一念至此,想想与常氏的长子冯始兴,原就娇惯得文人秉性,眼高手低。不免又想到日后要承家业的嫡长子冯宝业,最得他意儿的。
冯太师的口气也软和下来,“我这不是看他成日里‘子夫者也’的自负文采飞扬,只道他有几分真本事,府上先生也说他不输南朝王谢。北地不就图个稀罕物儿,尽拣些生僻典故来问又如何,也不是没有人家一门二将军,来日封王拜相。”
“也不只北魏,北地,一江之隔的南国也差不多的。”博陵公主的口气也软和下来,“就稀罕对面过来的王族权臣之后。当年,你还不是一样,自称北燕天王正派玄孙。”
她也有私心。与太师冯熙的嫡长子宝业总归是有太师府的,长子思政如果不能迎娶北魏公主,来日如何能够开府立业。
这不问不知道的。博陵公主原本不知道,冯太师居然和她打的是一样的主意。
想替他与常氏的长子冯始怨不得常氏。冯熙知道,也是他母亲娇生惯养,就瞧着这老小子从小就像了他老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