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三朝元老第1/2段
太和元年(公元477年)五月初,太师冯熙启程前往洛阳。
一开始,博陵公主就说了,不便前去。却不想,如夫人常氏也不跟了去,说是要在太师府里伺候老夫人。
姚氏魏母年事已高,不便跋山涉水。太师冯熙便也乐得轻车简从了。
史书载,太师冯熙理政不能常怀仁厚之心,却信奉佛法,自己分出家财,在众多州镇建起豪华佛庙,总计七十二处,书写十六部一切经。
招引有名望的和尚,日日与他讲经,精研经义,勤勉不倦,费用不薄。
也有人因此生疑,言及冯熙来北魏京都平城时,并无恒产家资。如何能够分出家财,修庙讲经呢。
据说是他冯家颇有几个女儿进了魏宫,嫁与天子,所得魏宫赏赐甚多。
原是想告太师冯熙为州官贪纵的,一听这话,且越说越不像话的。
攀扯天子内宠,都到了太武帝拓跋焘头上。纵有到了魏天子御案的,也被天子一笑置之,束之高阁。
并不予理会。或者说,这不过是把天子自家的银子,花到天子身上吧。
一如文成皇帝时开凿于京师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北约三十里的武州山南麓的昙曜五窟。而冯太师天性博爱,不拘小节。
来访者不问是官是民,一律接待。当然,至于年过四旬的冯太师宝刀不老等桃花绯闻流言,传到京都平城。
说是冯熙任州职,因事征集民间子女为奴婢,其中稍有姿色的,便被他娶为妾。有子女数十人,有贪纵之名。
已是后话。这一刻的博陵公主正领着家中妾室子女,与前去赴任的太师冯熙话别。
年长的子女几乎都去了魏宫,冯太师也没有什么好操心的,照例嘱咐博陵公主几句,便走了。
妾乐陵郡君某氏跟博陵公主见礼,便携子女跟在太师冯熙身后,照顾赴任的冯太师起居。
与此同时,冯清也和她的哥哥们开始了在魏宫的生活。
在封建社会时期,魏宫虽说是以男性为主体,也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女官。
她们与天子没有配偶的名分,且自身拥有一定的官职品阶,领取朝廷俸禄,主要协从管理后宫事宜,部分时候会涉及政务。
中国古代关于女官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周礼》,例如:“女祝,女奴晓祝事者”。
不过,直到发展到东汉末年,真正意义上的女官才开始出现。
而到了北魏孝文帝时期,北魏正式建立了后宫的女官制度,让女官的定义和职责更加具体。他参考《周礼》的记载,开始“置女职,以典内事”。
也就是说,从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始,女官的品阶、责任和权位有了较为详尽的记载,这对后世女官制度的发展是具有极鲜明指导意义的。
自那时开始,女官不再是含糊的嫔妃预备人选,而是区别于嫔妃制度的另一个独立体系。
同时,女官的选拔、服饰、等级、职责和丧葬就有了一定的记载。
根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才人的主要职责是陪公主、郡主等皇室女子读书。
书载,“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而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一开始就是魏宫四品才人。
为彭城公主入学陪侍。彭城公主,也是魏天子的六妹,同住太皇太后冯氏宫中。
平阳公主上书所请,魏宫还是准了。先献文帝六公主,晋封彭城公主。
既然定了亲,阶、责任和权位有了较为详尽的记载,这对后世女官制度的发展是具有极鲜明指导意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