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魏晋南北朝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西汉时,土地国有和私有并存,但随着社会发展,封建集权加强,土地不可避免地不断向官僚、贵族、富商等地主阶层手中集中。

  到了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之风越演愈烈,社会矛盾尖锐。加上天灾人祸,导致农民无地耕种。

  流民遍野。起来反抗的人,越来越多,遂成燎原之势,农民起义爆发。

  推翻王朝。建立新王朝。周而复始两千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是指从中国战国时代开始,到清朝晚期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结束。其起止年限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

  在这期间,土地兼并是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直到封建王朝结束也没能彻底解决。

  封建制度的基础是农民。只要农民还在土地里耕种,这个王朝就不会出事。而土地兼并,却让农民没有土地耕种,没有办法生存。

  作为封建制度固有弊端,土地兼并和随之而来的农民起义,从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大秦王朝开始,一直到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清王朝结束。

  都是存在的。故而,汉朝末年,和建立封建制王朝的秦朝末年仿佛。

  公元190年,水旱天灾,饥民遍野,军阀四起,天下大乱。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汉朝灭亡。

  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分成了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三国。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

  汉末到三国时期,战争不断,使得中国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为彼此抗衡和争夺天下,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和刺激,各种技术,都有了进步。

  公元184年,汉灵帝时期,爆发黄巾起义。为安定地方,地方州牧,拥有地方控制权。

  而后,朝廷因内乱被军阀董卓控制,各地势力举兵反抗董卓。公元190年,董卓挟持朝廷迁都,地方州牧纷纷划地一方,群雄割据。

  董卓最后被吕布和王允设计刺杀,长安最后被李傕占领。汉献帝趁机东逃,于公元196年被曹操迎到许昌,改元建安。

  曹操采纳“奉天子以令不臣”(俗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击败多股势力,于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袁绍,至公元208年时,大致掌控了中国北方。

  然而,曹操于该年冬季的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隔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亦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

  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双方多次发生纠纷与战争,最后刘备在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绝大部分。

  刘备于公元223年病死。辅佐其子刘禅的丞相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

  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至公元229年才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者东吴。

  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被司马氏一手掌控。

  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曹魏亡。

  西晋于公元280年,发动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开始,到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为止,合计60年时间。

  曹魏的年代始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都洛阳,史称魏或曹魏。统治范围有整个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肃、陕西、辽宁的大部分地区。亡于公元265年,共历五帝、46年。

  蜀汉为刘备所建立的国家,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于成都,国号曰汉,史称蜀或蜀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川、云南、贵州全部和陕西的一部分。公元263年为曹魏所灭,共历二帝,合计43年。

  孙吴为孙权所建立的国家,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公元229年称帝,国号吴,建都于建业,史称孙吴或东吴。统治区域有今长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两广地区。公元280年为晋朝所灭,共历四帝、59年。

  第二个历史时期:两晋。

  晋朝(公元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公元265年~316年)与东晋(公元317年~420年)。

  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政权。公元265年,司马炎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国号晋,即晋武帝。

  公元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几年。

  晋惠帝继位后,由于皇后干政,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

  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公元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于建康称帝,东晋建立,据有中国南方的领土。

  中原的世族及平民陆续南迁,形成中国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

  东晋初期,王导等人采取镇之以静策略,稳定局势。皇权衰落,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

  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镇心怀野心,先后发生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

  虽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张势力,大多消极支持。

  公元383年,已近一统北方的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

  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凭借淝水之战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

  然而,东晋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作乱。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孙恩、卢循之乱。谯纵亦据蜀地自立。

  最后寒门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凭借军事力量夺得晋朝帝位。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

  两晋时期从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天下开始,到公元420年,刘裕灭亡东晋为止,合计140年。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

  公元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南至越南,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公元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曰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第三个历史阶段:南北朝。

  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

  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峙,所以称南北朝。

  南朝(公元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公元386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南朝皇族主要是寒门或庶族,因为军权逐渐由寒门或庶族掌握,所以能够篡夺皇位。

  初期经济逐渐恢复,军力强盛。由于战略错误与北朝军力强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与宗室为了皇位,时常血腥斗争。

  南朝梁受到梁武帝改善,使国力再度强盛。晚年国家糜烂,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独霸政局的侨姓世族完全崩溃。

  虽由南朝陈的陈文帝统一南朝,但国力已衰,后期只能依长江天险抵御北朝。

  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牵制,直到与北魏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后,才全力对付南朝。

  后期,在六镇民变和河阴之变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又形成了权臣高欢专政的现象。

  北魏分裂东魏及西魏后,不久分别被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主要由六镇集团组成,初期军力强盛。

  北周鲜卑军比北齐少,政治地位不如南朝陈。最后借由宇文泰开创的关陇集团,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齐。

  公元581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后,杨坚掌握朝廷,通过迫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建立隋朝。

  经营八年之后,隋朝发兵灭南陈,统一中国。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从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刘宋开始,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灭亡南陈,统一天下为止,合计169年。

  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

  宋,刘裕于公元420年夺取东晋政权后所建立,建都建康,国号曰宋,史称南朝宋,也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宋。

  强盛时统治区域有今黄河以南、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南朝当中疆域最大者,后来河南、淮北渐为北魏所夺。

  公元479年为萧道成所篡,共历八帝、59年。

  齐,公元479年萧道成所建,国号曰齐,建都建康。为了与北朝的北齐加以区别,史称“南齐”,也因皇室姓萧而称“萧齐”。

  统治区域有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各省。东昏侯时国内大乱,公元502年为萧衍所篡,共历七帝、23年。

  梁,公元502年萧衍所建,国号曰梁,建都建康。皇室姓萧,故称萧梁。

  梁武帝时国力颇盛,统治区域有今长江及珠江流域各地,曾一度取得淮北和汉中。公元557年为陈霸先所夺,共历八帝、55年。

  陈,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

  统治区域有今长江、珠江流域各省,是南朝当中版图最小者。公元589年,为隋所灭,共历五帝、32年。

  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北魏乃鲜卑族拓跋部所建,其前身在十六国时代为代国。淝水之战后,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曰魏,史称北魏,或称后魏、拓跋魏、元魏。

  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

  公元439年统一北方,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对峙。

  北魏国力颇强盛,孝文帝拓跋宏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进行一连串的汉化运动,但因种种因素,却造成汉化与反汉化两大阵营的对抗,引起“六镇之乱”,瓦解了北魏王朝。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

  从拓跋珪建魏,到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

  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

  统治区域有原北魏领土洛阳以东的地区。公元550年为高洋(高欢的儿子)所代,东魏共历16年。

  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

  统治区域有今原北魏领土洛阳以西的地区及益州、襄阳等地。公元557年宇文觉(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3年。

  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的儿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于邺。

  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统治区域相当于东魏领土。公元577年,被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7年。

  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后来河南、淮北渐为北魏所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