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三国大型战争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曹操派遣臧霸、孙观、孙康等人牵制青州刺史袁谭。

  二月,袁绍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

  他首先派大将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

  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

  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

  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

  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曹操顺利退回官渡。

  袁军渡江,初战失利,但兵力、粮草、军货、财力仍然占据优势。

  七月,袁军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都。

  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曹军“合战不利”。

  九月,曹军再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再次退回营垒,坚守。

  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叫作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

  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

  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处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

  但退无可退。官渡之战,曹操打得非常艰难。因为袁绍也难,几乎是举族之力,与之一战。

  虽然曹操军连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但打到后期,就变成了双方实力的消耗战。战事胶着。

  渡过黄河的袁绍,也是一样,进不能进,退无可退。

  也就是,消耗战。期间,汝南郡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又派韩荀抄断曹军西道,皆被曹将曹仁击破。

  而官渡之战交战正酣,江东孙策意外遇伏,被刺客暗杀。据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

  他骑的是一匹快马,扈从骑兵被甩在后面。这时忽然碰到三个人,这三人是被孙策所杀的吴郡太守许贡的小儿子与门客。

  孙策问:“你们是什么人?”

  三人回答说:“我们是韩当的士兵,在这里射鹿。”

  孙策说:“韩当的士兵我全部认识,从没见过你们”。说完,向其中一个射箭,那个人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

  余下二人非常恐慌,当即弯弓搭箭,向孙策射来。

  孙策面颊中箭,这时后面的扈从骑兵已经赶到,将刺客全部杀死。孙策伤势甚重,到夜间便去世了,时年二十六岁。

  刺客因此被称做许贡三门客。这是三国时期一桩悬案。这样围猎的地方都是属于官家的,外人难进。孙策死前,改立其兄弟孙权继位。

  孙策(公元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

  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称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

  孙坚在北方参与平定黄巾、董卓之乱等军事活动,年少的孙策携母迁居舒(今安徽庐江西南),与当地豪族名士周瑜等交友,收合士大夫,深得江、淮人心,颇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为继承父亲孙坚未完成的事业而屈事袁术。在庐江血战两年,最终破城,却遭袁术的失信。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征得袁术许可,东渡长江,周瑜将兵迎之,进攻樊能、于糜,又在当利口袭击张英,并以曲阿为据点,与扬州刺史刘繇进行决战,大败刘繇。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率兵进攻会稽王朗和吴郡严白虎。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僭越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朝廷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击败庐江太守刘勋及刘表部将黄祖。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初,孙策在夺取豫章郡后统一江东。

  同年四月,正当孙策想着是否发兵北上之际,在丹徒狩猎时为许贡三门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孙策孙权盘踞的东吴,并没有参与官渡之战。

  而在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由于袁绍方许攸叛逃,向曹操建议攻取袁绍存粮地乌巢。

  曹操果断采取建议,火烧乌巢。袁绍军队溃败,曹军趁胜追击。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

  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冀州地区,发生反袁的动乱,袁绍率军平定。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

  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此战而踞北方。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因兵败,内忧外患而死。袁氏家族自此衰败,再也无力与曹操对抗。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袁绍(?-202年6月28日)[1],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袁绍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袁安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

  但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溃。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由于袁绍在河北广施德政,百姓听闻其去世的消息,大多悲愤。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曹操在统一整个中原及北方之后,开始对长江流域的刘表、孙权势力进行统一战争。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曹操与孙权、刘备的联军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

  话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回到邺城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

  1、于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

  2、派遣张辽、于禁、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

  3、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做了实际上的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

  4、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

  5、以罪名杀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名士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孔融(公元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县令、泰山都尉孔宙之子。

  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候、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是说,他年纪小,所以让哥哥先拿梨子。

  故而,家学渊源,且是个早慧的天才儿童。还有,我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还有日本朝鲜,国内栽培的白梨、砂梨、秋子梨都原产我国。

  根据“诗经”、“齐民要术”等古籍记载,我国梨树栽培的历史在4000年以上。梨树是我国南北各地栽培最为普遍的一种果树。所以,东汉末年,水果梨子在我国已经遍种。

  想来就跟三国战火一样遍及南北。出去打战,总得等战机,没事种田种树呢。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死,蔡瑁、张允等就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见,先抄捷径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城、叶县。

  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县,刘琮就以荆州投降曹操。曹操接受刘琮的投降,继续进军。

  曹操南下的消息,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一直不知道,直至曹军到达宛的附近时才发现。而刘琮已向曹操投降,却不敢告诉刘备。

  刘备发现状况,于是派亲近询问刘琮。这时,刘琮才派宋忠告知刘备,刘备既惊骇又颇气愤,只好立即弃樊城,率部南逃。

  张飞诸将断后。关羽随刘备至夏口。

  江陵贮有军用物资。曹操新取荆州,舍了追袭刘备,踞城江陵。

  曹操踞荆州,引军至江陵,已达长江流域,东吴孙权震动。刘备派使臣诸葛亮与东吴联手战曹操。

  同年十二月,程普与周瑜分别任左右都督,与刘备军结成孙刘联军。孙刘联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

  曹军当时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初战,就被周瑜水军打败。

  曹操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操练水军,等待良机。

  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隔长江与曹军对峙。

  当时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

  周瑜遂纳部将黄盖诈降之议,采用火攻。命其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

  黄盖假称投降,趁夜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

  曹军大败,舟船被烧,延及岸上曹营而伤亡惨重。曹操又下令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

  然后,撤退,又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曹操大败,退回北方。

  随后,孙刘联军攻取了南郡及荆州南四郡,孙权与刘备取得战争的胜利。

  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此战为其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

  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兴平二年,助孙策于曲阿之战中击败刘繇。

  建安三年起随孙策平定江东。

  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七年,曹操责权送质,周瑜谏阻纳质,建议孙权占据江南,拥兵观变,确立了割据江东、独立建国的战略方针。

  建安十三年,曹军兵临江东,周瑜分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并亲率吴军,以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汉末“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周瑜又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成功夺取军事重镇江陵,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提出“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的战略。在整装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实奇才也”,他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是东吴势力取得军事成功和割据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被赞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

  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

  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与孙权结成联盟于赤壁之战大破曹操之后,收复荆州各郡。刘备以荆州为根据,进而攻占益州。

  与此同时,曹操击败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联军,进而攻占张鲁占据的汉中地界。

  汉中与蜀中相接,曹操进军汉中给刚刚易主的蜀中百姓带来不小的震动。司马懿劝谏曹操可趁机攻占蜀中,但曹操后方却发生叛乱。

  曹操留夏侯渊、郭淮、徐晃、张郃等镇守汉中,并让张郃进犯巴蜀西。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镇守荆州的关羽与孙权发生矛盾,孙权派人袭取荆州。

  刘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