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合作改造(3)第2/2段
“你们两个终于来了。汪星悦已经把你们的也一起带过来了,你们签约以后就可以一起入住四号楼了,先来的两位等她们一下。”
……
半小时后,夏希羽带着新来的四人走进了四号楼,在帮她们简单收拾完整套房子之后,就开始与她们谈起了未来的金融决策规划。
最终,有着境外生活记忆的黄晗建议夏希羽可以投资一些潜力股,但这个方案遭到了否决——保证了一定比例的稳健投资之后,资金明显不够,就算强制调走项天微那里的资金也不行。
于是,在细化了原先的规划之后,夏希羽就独自回家(提前下班),静静地等着下一天——10月26日的到来。
这天早上,夏希羽照例和往常一样在下午走进学校,首先听到的除了在学校小道边的读书声,还有就是在讨论坎昆会议等国内外大事的声音。
而在他中午回到研究所准备下午继续工作的时候,收到了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对方自称自己是“埃尔尼·休伊特”,是来自一家名叫“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的报纸的记者,希望能进行一次对夏希羽的专访。
夏希羽本想一口回绝,但在回忆起对方报纸的中文名——《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后,立刻答应了专访,但要求对方先派一名可以验证身份的记者面对面地讨论专访详情,随后另行安排专访。对方则顺势提出将访谈严格限制在科学与哲学的学术层面,这一主张得到了夏希羽的同意。
这件事的促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夏希羽对这家报纸的深度了解:作为一个名字奇怪且带有宗教色彩,但事实上是完全世俗的报纸,它能长期保持20万份上下的销量且长期坚持其创刊原则,因此得到了许多学者和政治精英的喜爱,我国的《参考消息》也经常转载该报的一些报道。
但由于它的发行量有限,因此希羽组总是难以订到该报。夏希羽接受对方的这次专访在事实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能得到一个稳定的外部信息源,以及专门的订阅渠道。
此后,夏希羽忙于文献阅读和对希羽组内部的继续改造工作,逐渐地忘了这件事。
这天下午四点前后,夏希羽把沈涵曦叫到了办公室里之后,过了不到半个小时,夏希羽就对研究所没在一起发布了一条消息——沈涵曦无限期停止科研秘书工作,该岗位暂时空缺,同时面向全球招聘。
招聘条件如下:
(1)对数学、工学(工程学)、理学(数学以外的)中任一三级及以上学科有了解或有相关专业背景,最低要求为:普通本科毕业(或在读)
(2)年龄18-26岁,身高1.65-1.90米,体重50-75千克,生理性别为女,心理性别不限,仅限未婚(不论是否有婚姻史),身体健康,无传染病,无四类及以上等级的手术史,能承受不定时工作制
(3)精通中、英、日、法、德、俄语中的至少两门语言(必须包括英语),精通上述语言中三门的可放宽专业背景,精通四门以上的可放宽学历背景至普通高级中学或同等学力毕业
(4)能接受长期(一般地,每年至少10-11个月)在魔都工作
(5)试用期一个月,期间按非科研岗人员正常发工资,试用期结束后同时领取科研岗和非科研岗工资
(6)以上招聘内容在找到合适人选前长期有效
在这份招聘启事对外公布后,夏希羽竟然在第二天上午十点半左右,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见到了刘晓涵以及另一个女孩。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