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一代饿殍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真饿呀!

  前胸贴着后背的感觉,李*之前只在里读到过。对于李*这样家庭背景的人而言,所谓前胸贴着后背不过是一行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的汉字句式罢了,人有五脏,心肝肺腑,若是前胸真个紧贴后背,哪还有心脏搏动的空间余地?真到了前胸贴着后背的时刻,估计人或许还在,命却是一定没有了的。

  也难怪,从小到大,李*本是没有什么挨饿的机会的。

  李*的爷爷是挨过饿的,他的父亲也是挨过饿的,唯独他,却是从生下来到此刻为止都不曾挨过饿的。

  李*的爷爷叫李旭,这名字是建国后取的,取旭日东升之意。老人家原先的名字读来不大雅致,叫做李柱子,早年不过是西华县李家沟的一个无知童子,1938年6月9日,在日寇的凌厉攻势面前焦头烂额的蒋委员长命令掘开花园口黄河大坝,“以水代兵”遏制日军的攻势。

  就是这么一道命令,李柱子的家乡便成了一片泽国。

  早年的李柱子不懂得什么民族大义,家没了,母亲淹死父亲饿死,无依无靠的李柱子就在同乡讨饭大叔的带领下一路要饭到了山西,在五台山附近,李柱子当了兵,当时当兵也容易,穿着灰布军装负责招兵的人给了他一件长衫,又给了他一杆红缨枪,然后告诉他,他是八路军晋察冀挺进支队下属的游击大队的一名游击队员了。

  啥都不懂的李柱子就这么“从戎”了,老人家读书晚,封建思想比较浓厚,一直管这叫“从龙”。

  不管怎么说,当时只有十三岁的李柱子就这么当了兵,由游击队到五台县县大队,由县大队到第五军分区,再到冀热辽十六军分区,中间有九个月时间读了阵子“抗大”晋察冀分校。等到1945年鬼子投降的时候,李柱子已经是一名正经的八路军排长了。

  之后就是出关,参加了四保临江,参加了围四平、围锦州,参加了辽西会战,之后又进关,从天津卫一直打到海南岛。

  等到全国解放,李柱子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解放军正营职干部了。

  之后,他去了朝鲜半岛,并把右臂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1955年,任沈阳某部军分区副司令员的李旭(已经改名)被解放军总部授予陆军上校军衔。

  据说,他这个新名字,是伤重回国的时候韩先楚将军亲自给他取的。

  之后老爷子一路晋升,1959年晋升大校,1965年取消军衔,李旭自己却高升为某军副军长,1969年升为军长。

  1971年,随着蒙古某处一声巨响,李旭的仕途也跌入了低谷,总政对他的“审查”一直持续到1979年才结束,在这期间他一直被软禁,子女也被分别下放到地方。

  李*出生时,爷爷还没有结束审查,那时候*实际上已经结束,但是为了“紧跟形势”,老爹还是给宝贝儿子取了这么个在当时来讲无比“革命”的名字。

  后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李旭也结束审查恢复名誉,出山担任某大军区副司令员,一直到八十年代末彻底离休。

  家里人曾经商量着是否给李*改个名字,李旭硬邦邦说了一句:“不改!人家都不寒碜,咱寒碜什么?”,于是此事就此作罢。

  李旭小时候要过饭,饿肚子自然不稀奇;李*的父亲李援朝七十年代被当作黑五类下放到号称当时最黑暗的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吃不饱饭也极正常。

  李*生下来的时候家里的局面已经开始好转,后来李援朝更是下海经商发达得一塌糊涂,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了军队,晋升上尉的那天,李援朝买了一辆崭新的宝马轿车送给这根独苗,然而李*对此却无比反感,那辆宝马便那么在车库里一放四年,从没见他开过。

  如今已经是中校的李*,对自己的行伍生涯超级没信心,要跟形势”,老爹还是给宝贝儿子取了这么个在当时来讲无比“革命”的名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