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不按套路出牌的朝廷第3/3段
没有比较,那就感觉不到好坏。已经习惯了朝廷的善政,猛地遇上袁绍的强行摊派,司州各世家的心里顿时就知道了好歹。当然也有执迷不悟,趁机死抱袁绍大腿的,河东卫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河东卫家在大汉朝可说是名门望族,大名鼎鼎的卫子夫、卫青就是卫家的先祖。不过到了东汉末,卫家也大不如前。尤其是刘协上台以后,由于蔡邕的关系,刘协对卫家并不亲近,当然这也与卫家当时对待朝廷的态度有关。
在董承担任河东郡守的时候对卫家一味忍让,以至于卫家变得嚣张跋扈,而等到杜畿这个强项令上任以后,卫家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杜畿凭借刘协支持,对河东大力整治,卫家损失颇大,心中对朝廷自有许多不满。只不过当时朝廷强势,杜畿有得到指挥河东郡兵的兵权,卫家有心反抗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次袁绍发檄文向朝廷发难,卫家认为时机成熟,尤其是见到袁绍率领五十万大军前来,更是对支持袁绍一事信心满满。不过等进了袁绍的门,卫家的代表卫凯才惊觉事情似乎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朝廷虽说连连失地,但实力似乎并未受损,尤其是当袁绍要求卫家拿出钱粮支持的时候,卫凯更是有了一种上贼船之感,而且这贼船上去容易下来难。
想当初卫凯来拜见袁绍的时候,袁绍大喜,带着卫凯多次出入公开场合,卫家此时想要撇清与袁绍的关系,估计不会有多少人会相信。此时的卫家,只有一条道走到黑,跟着袁绍共进退。
清楚明白了这点的卫凯不得不拿出卫家的积蓄,支持袁绍的大军。只不过卫家的积蓄对袁绍的五十万大军来说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好在此时袁绍大军已经逼近了潼关,只要袁绍大军可以入关,那后勤之事就不需要卫家再继续操心了。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想要攻破潼关,哪有那么容易!袁绍本以为自己大军一到,朝廷官军就会弃关而逃,就如在函谷关一样。可没想到这回却碰了钉子,两千前去接收潼关的袁军一个都没逃回来,尽数死在潼关守军的乱箭之下。
看着潼关关上飘扬的“郝”字帅旗,袁绍知道自己这次出兵遇到的第一块硬骨头出现了。
郝昭,不似历史上那样要等到中年以后才能为人所知。作为早期跟随刘协的一名小将,经过这些年的东征西讨,郝昭的名声早已传进多数人的耳中,或许他的名气并没有黄忠、赵云、张辽等人那样响亮,但铁壁将军这个绰号,足以说明他在防守方面的能力。由他负责把守潼关,袁绍想要拿下潼关,不付出一番代价恐怕难以达到目的。
仗着手下有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袁绍不愿浪费时间等候后方运来攻城器械,至少在正式攻关之前,袁绍想要先削弱一下潼关守军的士气。只是袁绍只知己却不知彼,他以为潼关只有郝昭这一员寡将,却不知刘协在离开潼关之前,给郝昭留下甘宁、庞德两员大将听候郝昭的调遣,而为了让甘宁、庞德听从郝昭的命令,刘协更是将佩剑七星剑作为尚方宝剑借给郝昭,凭此剑郝昭可以先斩后奏。
至于刘协本人,则带着赵云、马超、典韦等猛将去了武关,毕竟要是论起武将质量,曹操比袁绍还是要更胜一筹。
潼关关外
袁绍麾下大将颜良率先出阵,在关前耀武扬威。关上的甘宁、庞德见状当即向郝昭请战。郝昭对此自然不会拒绝,只是叮嘱出战的二人道:“素闻颜良文丑骁勇,二位将军不可大意。”
“伯道放心,我与兴霸已经商量好了,他对付颜良,我对付文丑,只要他文丑敢来,我必不叫他好过。”庞德笑着对郝昭说道。
“既如此,我就在关上拭目以待。”郝昭同样笑道。
关下四将,捉对厮杀,看得关上关下两军热血沸腾,郝昭更是亲自擂鼓助威。而捉对厮杀的四人更是打得兴起,誓要分出个胜负才肯罢休。只不过袁绍却在这时担心爱将有失,率先撑不住下令鸣金收兵。
听到身后传来鸣金之声,颜良不得不选择停手,看着与自己大战百十回合不分胜负的甘宁,开口说道:“甘宁,能与某对战百十合而不见疲态的,不多。当今朝廷无道,任用奸佞,你何不弃暗投明,免得糟蹋了你这身好武艺。”
“哼!谁是忠良,谁是奸佞,又岂是你那一张破嘴就可以决定的。颜良,回去告诉你那主子,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以臣伐君,必不得好死。”甘宁冷笑着回答道。
“哼!你即冥顽不灵,那某多说无益,且等来日取你狗命。”颜良冷哼一声道。
甘宁闻言不甘示弱的笑道:“甘兴霸大好头颅在此,有本事的只管来取。”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