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潼关攻防战(十)第1/3段
许都,也就是许昌。曹操杀边让引起兖州士人不满,导致吕布入兖州,虽最后吕布被曹操击败赶出了兖州,可兖州士人对曹操的不满并未消失,只是从明面转入了地下。兖州曹操不敢待了,便将治所搬到了许昌。
经过这几年的经营,许昌如今俨然已经有了大城气象,便利的交通让许昌繁荣,也给曹操提供了大量养军所需的军资。曹操对许昌的经营也很用心,在与朝廷交锋失利以后,曹操便命麾下最信任的大将夏侯惇负责守卫许昌。
要说起来,曹操这回与袁绍结盟还真是得不偿失,辛苦积攒的兵马被打散,虽然事后由郭嘉、夏侯渊等人收拢回来一部分,可还是有近半的人玩起了失踪,不是跑去别处定居就是偷偷跑回了家。
而兵马的损失还只是小事,大将关羽的得而复失,让曹操感到十分痛心。为了弥补关羽离开的空缺,曹操命善守的曹仁接手了寿春的防务,专司负责防备江东孙策。而自己则带着人马到了虎牢关。
不过虽然军事上有所损失,但在民事上曹操却并未伤筋动骨。大批良吏还是如历史上一般投效了曹操。满宠、梁习、蒋济、韩浩这些具备一郡之才的能人都在尽心尽力的为曹操牧民。在这些良吏的努力下,结束战火洗礼不久的徐州此时已经逐渐恢复了活力。
自吕布归顺了曹操,徐州也就落入了曹操的手中,这让仅得了青州的袁绍十分不满。后来袁绍向朝廷发难吃相难看,也与这事有关联。不过袁绍并不知道,司州四郡当初就是曹操用来坑自己的筹码,直到现在袁绍还认为是出了一口恶气。
随着袁绍退兵,司州四郡很快就会回归朝廷的治下。那些原先不肯舍弃家园接受朝廷安排的百姓以及想要转投袁绍的世家,如果有人问他们现在最想接受谁的统治,那回答肯定是朝廷。不比较难分好坏,相比起只要你守规矩就秋毫无犯的朝廷,袁绍的人更像是土匪。
河东卫家别看是河东的老牌世家,但经过这一遭以后,他们在河东已经快要待不下去了。河东上下,就没有不恨卫家的。别处世家还在观望袁绍对他们的态度时,卫家就上杆子往袁绍跟前凑,也正是因为有知根知底的卫家暗中告密,这才让众世家损失惨重。眼下卫家的大靠山跑路了,秋后算账这一光荣传统也就出现了。
卫家人人自危,有心离开避祸,可老话说得好,人离乡贱,一旦卫家离开了河东,那立马就会沦为成二流的世家。可若是不离开,被众人联手排挤,卫家在河东的日子也不好过。
卫凯,作为当初力主投靠袁绍的香饽饽,现在也成了狗不理,外人仇视他,家里人埋怨他,郁闷的卫凯都不想活了。
可也就在卫凯承受不住压力准备寻短见的时候,杜畿找上了门。作为朝廷正式任命的河东郡守,卫凯以前还瞧不起这个出身寒门的士子,但现在就像是落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不管有用没用,先抓紧了再说。
杜畿没有为难卫凯,朝廷眼下正在逐步收复失地,河东郡就是首站。而卫凯的任务也很简单,就是组织民力抓捕此时袁军还遗留在河东的散兵游勇。河东郡想要恢复生产,那些袁军的溃兵就是一个个祸害,要让老百姓安心,必须先将这些祸害先解决了。
卫凯出身河东卫家,眼线众多,想要找到那些散兵游勇,比让杜畿亲自带人去抓要容易。而且杜畿将此事交给卫家,也是有让卫家将功折罪的意思。卫家有意举家迁移,其中就有担心朝廷秋后算账的意思,如今朝廷既然有用得到卫家的地方,卫家自然卖力。
随着袁军撤兵,原先被朝廷安排在潼关西侧的四郡百姓现在正在呈批次的返乡。朝廷大军打头阵,逐步清理袁军溃兵,而当百姓们回到家乡,看到被毁的家园和那些不肯一同离开而被袁军祸害的邻居,心里不约而同的暗自庆幸当初听了朝廷的劝。
家没了就没了,只要人没事,那就有重头再来的机会,而那些丢掉性命的人,却是再也没有重新开始的可能。
对朝廷的感激以及对袁军的痛恨,让百姓对朝廷的拥护热情空前高涨,在各地官员的带领,百姓们一边重建家园一边积极投入到恢复生产的工作当中。至于抓捕袁军溃兵,那是官军的事,百姓们只需要负责通风报信即可。
当袁军溃兵发现自己陷入百姓的包围之中时才意识到情况不妙,跑得快的躲进了深山老林,而跑得慢的则成了俘虏,被集中起来看管。当然朝廷没有白养这帮人的义务,眼下四郡中除了河南郡尚未收复外,其他三郡正在重建,正是需要劳动力的时候,组织老百姓有些耽误正事,而用这些俘虏却是人尽其用。
袁绍此时顾不得去关心那些被朝廷俘虏的袁军将士,在谷城休整了数日以后,袁绍决定大军开拔,返回河北。此时袁绍身边除了张郃、高览驻守洛阳防备虎牢关曹操外,基本上随袁绍渡过黄河又没被朝廷俘虏的袁军都在这里了。
有了这二十余万人马在侧,袁绍的心情稍安。身边有颜良文丑两员猛将随行护卫,更让;随着袁军撤兵,原先被朝廷安排在潼关西侧的四郡百姓现在正在呈批次的返乡。朝廷大军打头阵,逐步清理袁军溃兵,而当百姓们回到家乡,看到被毁的家园和那些不肯一同离开而被袁军祸害的邻居,心里不约而同的暗自庆幸当初听了朝廷的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