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远赴西北第2/2段
“家兄也来了前线?”奚言惊讶之余,更多的是一种振奋,想不到兄长在有生之年竟然还愿意为大赵驱策,心中在敬仰之外,更多了几分自豪。
“是啊,西北所有大军,全部归桓国候调配!”
“竟是这样……”奚言微微一笑以示回应,语气却有些怅然,“说来惭愧,家兄身有残疾,却要他亲上前线。细数起来,倒是我们征战不力,竟让他重披战袍。”
冯薪摇了摇手,笑着反驳道:“你又错了,奚侯爷乃是主动请缨。战况传回崇都时,大家都以为受命的会是何将军或是李将军,甚至还有人猜是靖国公他老人家挂帅。可桓国候却上表陛下,自云对西域诸国十分了解,陛下二话没说也同意了。所以嘛,不仅何将军留了下来,连李将军也留在了崇都。说来……桓国候如此品行,我等只能高山仰止!”
奚言点头道:“家兄与北秦、铁勒等国,确实也是老冤家了。只是他十二年不曾理会朝政,此次请缨,恐怕也是无奈之举。”
“不错!”石汉青大声地表示了赞同,“桓国候尚且以身作则,吾等大好男儿,岂有退避之理?不过也真真是神了,桓国候刚到西北便初战告捷,短短半个月内,竟收复了十余座城池,生生将夷敌打到了下津关外。”说到此处,石汉青又顺带大骂了司徒铸一通。
冯薪和奚言含笑看着他,皆被这位同僚的率直所感染。奚言心道,石汉青倒确实是率性之人,能与此人共事,也是自己的运气。
大军一路开拔,一路接到前线的军令。桓国候令金吾卫加快行军速度,所有骑兵必须要在六日内赶到下津关外,剩余步兵不得超过十日。
此令一出,金吾卫不得不分为两批人马,在怀安府与下津府的交界处同石汉青别过后,奚言和冯薪便带骑兵先行,剩下的步兵和粮草辎重则交由石汉青统率。
战事乍起,原本热闹无比的崇都外城稀疏了许多。
和着漫天瑟索的凉风,秋雨潇潇而下、连绵不绝。
安若飞站在晔园角楼,抬眼望着阴沉沉的天,不无担忧道:“听闻西北战事吃紧,他上了前线,刀剑无眼……不知他能否安然无恙?”
孟清晔见状,忙出言安慰:“他身为将领,自然是坐镇中军,等闲上不了战场。即使上了战场,身边也有一众亲兵护卫,你大可放心。”
孟清晔自幼长在侯门,从小到大事事顺遂,也见惯了崇都城的繁荣。如今崇都突然冷清下来,即使偶有商队,也多是为前线征粮而来,在秋风秋雨的衬托下,大赵的盛世显得是那么炎凉。
见此情形,孟清晔心中不免生出衰颓之感,“我身为靖国公府的子弟,父兄都曾为国征战,唯独只有我枉食君禄。就连国难当头,我都只能躲在都城内,受他人庇护……”
算起来,孟清晔已是两三个月未回靖国公府。如今大赵又出了这样的事,孟清晔触景伤怀,心中开始有些思念父兄。
安若飞似是看透了孟清晔的心事,温声道:“清晔,回去看看你的父兄吧。如今世面上不太平,你总不回去,他们难免担心。你放心,这些日子城里的内卫已少了许多,我在晔园不会有什么危险。”说罢,安若飞微微一笑以示安慰,“你若实在放心不下,抽空便回来看我。”
孟清晔看着她懂事的模样,忽而感到五味陈杂,又思前想后,终于还是同意,“那每隔三天,我便叫手下的老七给你送东西来。你千万不能出晔园的门,明白吗?”
“放心,”安若飞答应的十分干脆,“我心里知道轻重。”
片刻后,孟清晔自晔园悄然离去,心中既有些宽慰,可更多的还是放不下。安若飞一介女子,若是此时再出些差错,他既无法向奚言交代,也无法向自己交代。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