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一语成谶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沅泊淡然一笑,道:“果真什么事情都瞒不过母亲。”

  沅夫人于一旁坐下,吃了口茶,道:“可是要问我们两家有何渊源?”

  “嗯。”沅泊饮了口汤。

  沅夫人抬眼:“你是在淮水县中发现了什么?”

  沅泊垂眸片刻,继续饮了口汤,“未曾。只我心下好奇,濮伯父乃是七品县令,而父亲则是一品太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二人竟是忘年之交。”

  沅夫人叹息道:“此事还得从你父亲年轻时说起。”

  “愿闻其详。”

  “你父亲乃是洛川人,少时在家乡便身负盛名,卓尔不群。未考取功名前,受其师父赏识,便举荐他去彼时于洛川最大的私塾替先生做些诗书编纂的事情。他与你濮伯父便是在私塾结识的。彼时你濮伯父家中并不富裕,但好在为人勤奋,私下常于你父亲跟前请教学问,一来二往,他便笑称你父亲为老师。但你父亲至小便抱有雄心壮志,立志报效国家。后考取功名,任职翰林院侍讲学士,二人便少了往来。”

  沅泊面色讶异,这些事情他父亲从未提及过。幼时沅夫人亦只给他将了些二人如何相识,又是如何冲破家庭束缚走至今日。

  “你父亲的秉性,你是知道的。虽然为人刚直不阿,但过于直率,在官场中不够圆滑世故往往容易得罪于旁人。因此方过而立之年,便被小人构陷,一道诏书,被贬至淮水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丞。彼时淮水不似今日这般繁荣昌盛,多得是苦不堪言之人。县官为官不仁,但你父亲却清正廉洁,以自己绵薄之力,尽力相助于淮水百姓。因此于淮水未待几月,便受尽排挤与刁难,险些丢了性命。”

  沅泊微微叹了口气,原来沅闵丰至他幼时便不苟言笑,对其管教甚严,不过是不愿其受他所受之苦。

  “后来你濮伯父在淮水做生意,得知你父亲的处境后,将你父亲接至家中。他那时在淮水已小有名气,淮水那一帮人不敢轻易得罪于他,你父亲因此才捡回一条命。不仅如此,他还派人去到洛川,保护你姑姑与祖母。如此恩情,于你父亲来说,可谓是再造之恩,因此二人便成为了莫逆之交。后先皇去世,当今圣上登基。因当今圣上少时与你父亲有过几面之缘,对其才情颇为认可,继位后便大赦天下。你父亲官复原职后,颇得陛下赏识,才一步步行至今日。”

  沅泊皱眉沉思,道:“既如此,父亲为何不举手之劳提携濮伯父。”

  沅夫人笑道:“你父亲岂会这般不懂人情,他初任太傅时便有意提携你濮伯父。其当时已是淮水县的父母官,你父亲的好意被其婉拒。其从来淡泊名利,只愿守好他那一方百姓。你父亲又是知恩必报之人,见名利上无处回报往日之恩,因此才许诺了家中长子与濮家长孙女的婚事。”

  沅泊欲言又止,愣在原处良久。

  沅夫人叹道:“我知你素来与你父亲相谈甚少,对其许诺的婚事更是不满。此事我从未在你二人中劝阻半分,只因我皆明白你二人各自苦衷。”

  “那父亲就对濮伯父的品性可是知根知底?”

  沅夫人不禁诧异,道:“为何如此发问?”

  沅泊笑道:“不过随口问问。”

  “他们二人相识半生,相互的品性应是谙熟于心。你濮伯父与濮伯母我亦是见过的,二人瞧上去皆是慈眉善目之人。”沅夫人心生疑虑,顿了片刻,“你可是在淮水发现了什么?”

  沅泊缓缓一笑,道:“母亲多虑了,我于淮水之际,他们待我亦是亲如己出。只我对濮氏不甚了解,因此问的细了些。”

  沅夫人颦眉,沅泊这寻根问底的毛病还是随了其父。当年沅闵丰因此才造小人构陷,她不愿沅泊再重蹈覆辙,声音微沉道:“你素来便有此毛病。母亲与你讲了数次,追根究底并非益事。”

  沅泊垂眸。濮全儒于其父恩重如山,现下他竟不知淮水县之事他应是管,还是应视而不见。

  “罢了。”沅夫人叹道,“你好生歇息吧,我便先回去了。”

  “母亲。”沅夫人刚行至门口,沅泊抬首喊道。

  “何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母亲可还赞同?”

  沅夫人转身,道:“视思明,听思聪。”

  沅泊起身朝沅夫人行礼,“孩儿铭记于心。”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