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立志第2/2段
所以,郎君还需要时间,所以,某不急,等得起,十五年对别人来说可能漫长,但对郎君来说,大抵有个十年八年也就够了。
“善,某便为郎君谋,郎君要什么,某便去帮郎君找了来,大唐没有,胡人那总有,胡人那没有,吐蕃那也当有,吐蕃那没有,天竺或是波斯或是暹罗或是扶桑也定是有的,总之天南地北,某就为郎君去找东西去。”
“白鼋的人最好是联系上,看看他到底什么意思,有他相助,找东西也容易些。”大郎眨眨眼。
“喏!某这便安排几个兄弟去寻白鼋,不能让这龟儿独善其身了。”郭仲达会意,白鼋的人善潜伏呀,那不告而取对白鼋来说简直就是易如反掌,有些东西或许在某个番国王室里,人家要是不给,又不能撕破脸皮的去抢,那就只好不告而取了。
一大一小就这么在简短的谈话中达成了某种的默契。
出得渭南,便是一条直直的大道,道上铺青砖,中间嵌以青石板,而且为了防止马蹄踏上打滑,青石上还如石磨一般的刻出深深的斜纹,有的青石上的纹路还非常的清晰,是新换上的,有的纹路已经磨损大半,路上还碰到有小吏正带了一帮的工匠叮叮当当的更换青石。
路边的柳树叶已经几乎落尽,只留了为数不多的还顽强的挂着,在吹着有些凉意的西北风中随着枝条摇摇摆摆,就是不肯落地。白老大撒着欢的在路边追逐着总算是在风中扛不住而飘了下来的落叶,当它跑得比队伍快的时候,就时不时的停下来,回头看着队伍,等队伍上来;而当它落后的时候,便会在队伍后面叫唤几声,似乎埋怨大郎他们走得太急了。
出城十里,远远的就见一人牵着一匹马守在路边,等近了后才发现原来是黄祝这个家伙,只见他一见到大郎的马车就扑了上来:“小郎君,某愿随小郎君去长安。”
“你阿爹舍得?”郭仲达骑着胡人送给大郎的那匹西域马,用手中的鞭一横,虚拦了一下,问道。这匹马和勋贵名将们的大宛马是没得比,但也算是好马,整整要高出锦腹蛇队伍里的马一个头来,通体黝黑,四蹄落雪,端的是俊朗,因此当大郎说送给他时,他也没推脱,直接就生受了。
“舍得的,舍得的,便是阿爹命某追随小郎君而来。郭校尉,这里有阿爹的书信一封。”黄祝也识趣,马上就停下了脚步,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恭恭敬敬的递给了郭仲达。
这是一封黄县丞写给郭仲达的信,大意是请郭仲达看在往昔的情份上,帮着自己不成器的儿子说说好话,让其得以跟随在小郎君身边,锻炼锻炼,省得整日介的在渭南无所事事,就知道贪图些小便宜云云。
虽然知道大郎并不识字,郭仲达依旧把信递给了大郎看,并把黄县丞的意思简明扼要的说了。
“这是为质的意思了?还要你还当日的情?”大郎笑了,“那就让他跟着吧,只不过先说明,我到长安,还是前途未定的,说不定今日看起来威风得很,那也是因为有了锦腹蛇在旁,等到长安,我依旧只是一介白衣,什么时候有出头之日都难说的,他可要自己做好准备。”
“某省得的,省得的。”黄祝离得并不远,将二人的对话是听得清清楚楚,“别人不知小郎君的能耐,某却是知道的,白水一役灭了铁卫,旁的人以为全是锦腹蛇的功劳,某却是知道最后擒了铁卫的却是小郎君,仅凭这点,小郎君以后也定是个人物。”
“话说得倒是挺直的。”大郎笑了,“既然如此,那么先派个任务给你,从今日起,你便教我识字。”大郎真不识字吗?或许十天半个月前是如此,现在却竟也能认得些许的笔画简单的字,而有些比较繁琐的字,看字形,也可以猜出意思来。
但不会写。
所以还是得人教,郭仲达是识字,也会写,还写得不错,龙飞凤舞的,至少在大郎看来字很漂亮,但郭仲达却是大唐的军兵,他自有职责在身,不可能天天跟在大郎身边教他学字。而黄祝呢,虽然是考了十几年才得了秀才,那毕竟也是有学识在身的,教其他的恐怕不行,可教认字足够了。至于心性,以后再说,能留就留,不能留就打发了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