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还愿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你看看你,也跟着他没个正行。”邹王飞一边笑骂两人,一边坐到椅子上,看着恢复才半个月就活蹦乱跳的儿子,更笃信这是佛爷显灵,不然摔个跟头也没听说有好的这么快的。

  “我的儿,前些日子,你遭了难,我在迎恩寺许下捐赠许多财物给寺院,你才得了好。明天,你代我去迎恩寺还愿,必能得佛祖庇佑,保你今后康康健健。”

  “母妃,我看那佛祖定时觉得儿是个好人,才放我一马,那是贪图咱这点铜臭之物,我看香油钱什么的就免了吧,我在家里给佛祖她老人家磕个头,他老人家神通广大,一定感受得到我的心意。”朱由松实在不愿意大冷天,冒着寒风去给别人送钱,只想插科打诨,蒙混过关。

  “你少油嘴滑舌的在这跟我臭贫,快回去收拾下,一会我打发人把要带的东西给你送去,明儿一大早,你就去。迎恩寺智恩长老那里,我已经差人去告诉他了。好了,我的儿,为娘的累了,你走吧。玉儿,服侍我午睡。”

  抗争无果的朱由松只好召集自己的哼哈二将,打道回府。路上朱由松寻思,自己虽然不想去迎恩寺给和尚们送钱,但是来到这个时代,还没离开过王府,确实也该出去看看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朱由松带着一众侍从直奔迎恩寺。天下承平已久,虽说关外流寇四起,但是包括李自成在内的各路反王,此时还处在星星之火阶段,没有能力也没有这个魄力围攻洛阳这种大城。朱由松又早早地晋封了昌德王,还是藩王世子,身份敏感,轻易是不出洛阳城的。所以世子以前出行,只有几个侍卫,小厮罢了。谁知道上次出了醉酒坠马的事,虽说醒了过来,想起当时邹王妃不免一阵后怕。这次特意叮嘱下来,才有了这浩浩荡荡的还愿队伍。

  马车里百无聊赖的朱由松撩开车帘,欣赏起洛阳古城来。虽然有世子朱由崧的记忆,但还是第一次亲眼见识到古城洛阳。高耸的城墙仿佛是矗立在云端,马车在城内,却感觉城墙就在眼前,不由得一阵目眩神迷。九朝古都,说不出的雄壮,真当得上“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的称赞。

  理科出身的朱由松望着这课本里绝难描绘的雄壮城郭,想咏叹几句应景的词,才发现自己是真的胸无点墨,憋了半年只好感叹一句:“真他娘的高啊!”

  张浩轻笑一声:“世子早先是在京城待过的,听说那里的城墙比洛阳还高,还厚,是真的么?”几天相处下来,张浩发现世子真的跟以前不一样了,性格欢脱莽撞,却大有让人生亲近之意。

  “京城嘛..太久了,早不记得了。我以前倒是见过不一样的洛阳城。”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听张浩说起从前,不由得想起前世的亲人朋友,朱由松一时有些伤感,兴致大减,身子缩进马车里,问道:“还有多久到啊?”

  “前面就是东关街,穿过街去就到了,不过可能要慢一点。”

  朱由松闻言伸出头来,还没问为什么就知道答案了。眼见满街挤满了衣衫褴褛的难民,一个个面黄肌瘦,蜷缩在冰冷的街道上。身为一个现代人,朱由松见识过贫穷,却没见过这种逃难的景象。“停!”朱由松不是什么道德圣人,但是让他对眼前的惨像视而不见,自己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他是万万不肯的。一眼望去,整个街道挤满了难民,东关街临靠城墙,洛阳参政王胤昌怕人多分散难管,将难民统一安置在东关街上。

  张浩无奈的勒住马车,缰绳一拽熟练地跳下马车。世子叫停马车,在他看来肯定是嫌难民堵住了道路,要驱散难民了。这些可怜的人,河南府闹了三年旱灾,老天爷一滴雨都舍不得降下,万亩良田颗粒无收,河南府百姓饿殍遍野,听说在一些村落,都已经出现易子而食了。张浩虽然有心,但是无奈身份低微,只能省下几个馒头,养活了几个难民中的孤儿。

身份敏感,轻易是不出洛阳城的。所以世子以前出行,只有几个侍卫,小厮罢了。谁知道上次出了醉酒坠马的事,虽说醒了过来,想起当时邹王妃不免一阵后怕。这次特意叮嘱下来,才有了这浩浩荡荡的还愿队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