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歌手与音乐的契合度理论第2/2段
好不容易趁两人较着劲去了卫生间,孔孟才对林筱雨道:“不好意思啊,林姑娘,我也不知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
林筱雨则开玩笑:“不知道?我看你你分明是在炫耀!”
孔孟:“……好吧,你们说得对。”
听出孔孟语气的无奈,林筱雨歉意道:“对不起,早知如此,我说什么也该拉住方姑娘在你家等你的。”
孔孟摆手:“没事,要说这样也挺好,大家还能一起吃饭,不然等我吃完回家,你们却还饿肚子,就成我礼数不周了。”
客套两句,孔孟进入正题:“既然你非要亲自过来,应该是对歌有特殊需求吧,不知具体想要什么类型的?”
林筱雨疑惑的问:“我想要什么类型?难不成孔老师什么类型的都能写?”
孔孟意识到自己话说的有些大了,他摆手补救:“当然不是,我又不是妖怪,怎可能什么都会?
我是想着让你出个方向,看看能不能完成,如果不行,就不耽误你时间了!”
“是这样啊!”林筱雨点点头。
见孔孟没有大包大揽,反而让她松了口气。
这正是她执意要亲自过来的原因,除了人体模特,她还是著名音乐评鉴人,对歌曲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在她看来,一首好歌,好听的旋律,脍炙人口的歌词虽然不可或缺,但想直入人心,最重要的是感情,而且是和歌手产生共鸣的感情。
和诗词歌赋一样,音乐同样是对人内心思想活动的最直接诠释。
这世上优秀的作曲人不知凡几,好歌更是不计其数,但能广为传播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其中宣传等因素虽然占大头,但更多的是歌曲与歌手的契合度。
就林筱雨所知,有不少歌一出世几乎无人问津,哪怕是某些知名歌手主唱也是如此。
词烂的不行,曲更是听的人想吐。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作曲人江郎才尽时,此歌忽然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火遍大江南北,被千万人所追捧,被音乐界奉为经典。
特别是网络直播兴起后,这种现象更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对这种现象,林筱雨专门做过研究。
她惊讶的发现,这类歌能火起来,不是被人重新优化过旋律,也不是重新填词谱曲,仅仅只是唱歌的人变了。
这些人没有深厚的音乐基础,没有得天独厚的优秀嗓音,仅仅凭借简单的录音设备,就让无数被世人弃之如敝履的老歌焕发出勃勃生机。
不是他们有多神奇,而是这类人的人生经历,恰好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从而产生感情与艺术的共振,起到一加一远远大于二的效果。
彻底弄清此现象后,林筱雨一度非常兴奋,因为她觉得自己距一线歌手已经不远了。
可惜很快她再次认清现实,歌手与歌曲在感情和艺术上产生共振的道理,大部分音乐人都懂,但想找到这种歌,难度不下于大海捞针。
只有全世界最顶级的音乐人亲自为其量身打造,才有那么几分希望。
但这些人实在太少太少,想请他们出手,除了天价酬金,更多的是关系和人情,可不是林筱雨这样的三线明显能染指的。
这也是林筱雨知道孔孟愿意为其写歌后,第一时间的赶来的原因。
不是她对孔孟有多自信,而是但凡有机会,林筱雨都想试一试。
失败了最多费点精力和时间,可万一成功,她的身价最少提升一倍!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