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家国往事,第二回合,天子出击!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伍柯想起了四年前的那个晚上,那一日风雨大作。大魏文宗皇帝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和无数政务劳形摧残,已变得骨瘦如柴。亲信太监马琪用身子支撑起文宗的病体。伍柯和其他几位大臣一同跪在榻前,文宗为即将即位的明宗(即永康皇帝)选定的辅政大臣。

  文宗特意把伍柯叫到跟前用微弱的声音托付道:“伍柯……你是本朝第一武功……朕……朕不在了……天下的事就要拜托你了……”

  文宗抬手招还是皇子的明宗上前,让明宗跪在伍柯面前,对他道:“这是朕的儿子……以后他也是你的儿子……”

  “陛下!”

  “你一定要……帮他登上皇位……不致大魏血脉断绝!”

  “臣!领旨!”

  伍柯已然是痛哭流涕,说完这句话,文宗油尽灯枯,放下最后一桩心愿,龙驭归天。

  伍柯在文宗驾崩、明宗即位这件天大的事上居功至伟。当年大魏太祖皇帝有六个子嗣,太祖虽将大位传给了位列第二子的文宗,可文宗的五个兄弟仍心有不甘,在暗中等待时机。文宗在位只有十三年,崩阻之时兄弟尚有三人在世,都对皇帝宝座蠢蠢欲动。这三人动起手来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小皇帝哪里招架得住。

  那时就是韩光熙在一旁给伍柯出谋划策,伍柯拉起一块黄布裹在明宗身上,宣布新皇帝产生了。另一边伍氏死党王冼云接管禁军,宫中九门封闭即行戒严,控制具有重大威胁的宗室皇族。再有一边,伍柯的两个儿子前往位于城外的护卫京师的京中大营,两人已有些威望,尚可暂时稳住军队。

  第二天伍柯拿着小皇帝明宗的诏书前往大营,借着诏书与自家多年来积累的威望正式、合法的接过京中大营十五万精锐大军的兵权。当天夜里,宫廷发生动乱,传言是文宗被软禁的兄弟们不甘心失败,企图夜刺皇驾。随后王冼云奉命对宫廷展开了大清洗,大魏成年宗室以及辅政大臣都被杀害。史称“永康之变”。

  文宗皇帝精心设计的政治平衡在他死后的第二天就被彻底打碎,而大魏帝国政权一夜之间就落入了伍柯手中。文宗不愿意自家兄弟即位,费尽心机地把儿子捧上帝位。却将权力拱手让与外人。可悲可叹。

  伍柯虽掌控了帝国中枢,可那些外地的封疆大吏却并不买他的账。永康元年四月,淮南道大将徐周起兵二十万勤王,清君侧。五月山南道亦有十余万人发生动乱,到了六月在外藩王,济王同样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在河南道起兵五六万人。帝国顿时四分五裂,即便是这等危急时刻,伍柯主政的朝廷还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因为他们遭遇了一个更大的麻烦。

  北方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熵,集结二十万人马越过魏国的北部边境防线,直逼邺城。伍柯忍辱负重,同熵人议和,赔偿给熵人的钱财几乎是把整个国库搬空了送给熵人,方才叫他们退回草原。

  熵人是送走了,可是此等做法被朝中非伍系得官员视为丧权辱国、奇耻大辱!这些大臣以时任宰相为首,联合上疏弹劾伍柯。奏折被伍柯拿到手后,他冷笑着命令王冼云照着折子上附属的名字一个一个的清除。邺城的大屠杀开始,凡是名单上的人一个都逃不了满门惨死的下场,杀戮进行了三天。朝堂几乎被一扫而空,京师大批的府邸宅子空了出来。韩光熙拿着这些宅子向富商们低价出售,得来大笔的资金,将之充作军饷。

  伍柯可以腾出手来了,调动京中大营的十万精兵,对西来的济王军队进行猛烈打击。仅仅一战,一天时间就将济王主力击溃。斩杀三万余人,对济王残兵伍柯派遣手下大将孙李楚领五千骑兵追击,伍柯率大军南下淮南道。

  淮南道的徐周是个不简单的人物,文宗在时将他视作防御江南梁国的第一屏障,有他在南梁十年不敢犯境。是大魏少有的可以和伍柯相抗衡的人物。伍柯不敢等闲视之,到达前线之后便开始修筑防御工事。徐周忌惮伍柯军中的极具进攻性的铁骑,两军就这么对峙了起来。

  山南道的动乱渐渐演化成了叛乱,伍柯的大儿子伍锋成领兵三万进剿。叛乱势力逐渐消退,转而进入了剑南道。剑南道监察使(监管、节制地方官职)汪伟郎收编了叛乱,加上本部镇守西陲的兵马一起投靠了与之接壤的昭国。伍氏为避免树敌太多,将军队停在了剑南道边界,算是默认了汪伟郎的独立。

  永康元年十月,济王被孙李楚斩杀,首级传送京师。标志着大魏第一次反伍运动失败,伍氏在大魏的朝堂上站稳了脚跟,权归伍氏。

  皇帝寝宫,魏垣翻看着永康皇帝明宗实录,从书上,从史官的笔中查看,永康三年中的历史大事。魏垣合上书本,对身边的马琪叹道:“朕任重而道远呐。”

  马琪道:“陛下聪慧,心存中兴之志,更当韬光养晦。”

  魏垣把实录递给马琪:“朕要济王军队进行猛烈打击。仅仅一战,一天时间就将济王主力击溃。斩杀三万余人,对济王残兵伍柯派遣手下大将孙李楚领五千骑兵追击,伍柯率大军南下淮南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