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一月第1/2段
一月。
一月总是别具初始之气的,阳历一月刚开始就过了腊八。腊八粥是住在楼下平日里看守宅邸的褚氏老夫妻送来的,他们跟霍左很熟。其中那位瞎眼老太太,唤霍左不叫“小霍”也不叫“阿左”,操着一口杭州话喊他“囝囝”。过了元旦以后,家家户户开始着手准备起新年的东西。
霍左跟沈一弓说,那是当年跟着他娘的老嬷嬷,她的眼是当年一场大火熏瞎的。霍左极少会提当年的事,轻轻带过一笔,只道嬷嬷对他有养育之恩,如今年迈,自当由他来赡养。
霍左杭州的公寓坐落于北山街宝石山下,小公寓一共三层,一楼是客厅,二楼有书房跟卧室,家具都用的上等红木,看磨损程度都有些年头。
书房里放着张屏风,上头绣的是《红楼梦》里憨湘云醉卧芍药那一场。
三楼放着习武的立桩,跟在霍宅用的是一套,上头刀痕都旧了,很深,应该都是霍左从前来时留下的。楼下有个挺宽敞的院落,院里载着桂花树,老夫妻平日里侍弄侍弄花草,可惜不到天暖,不然还有牡丹、芍药能观赏。现下寒冬里只有殷红的茶花还颤巍巍绽于冷风里。
小小寓所出来,散步十几分钟能到西湖。霍左吃完晚饭后总爱叫沈一弓一块出来走走。入冬后湖面寒风吹来,不多裹件大衣风吹得骨头都冷。小路两边的榆树落尽了叶只剩光秃秃的树枝。
沈一弓自上海跟随霍左来杭州以后,总觉得生活节奏一下变得好慢。以前霍左都睡很晚,有时是为了处理青龙会的事情,有时是跟道上的朋友联络交流。一般出去应酬回来时多半已经凌晨,到家后往往还会再吃点夜宵。现在来杭州以后,像是上海滩的繁华盛景霎时散去,静默下来,留下的是夜里一盏小灯,桌边随手放一本书。
书房里面有一台收音机,霍左没事的时候会放着。寓所里白天比较冷清,如果有点声好歹还热闹些。大多是程长宇塞来的,其中有张就是金小旭新灌的唱片《捉放落店》。她唱陈宫,拉京胡的那名字,霍左第一次看见还唏嘘一番,竟会是程长宇。他感慨程长宇这公子哥想不到还点手艺。
褚老夫妇住一楼的小厢,两位老人家年纪大腿脚不好不方便住楼上。霍左跟沈一弓两个人同住主卧。一方面是天冷,照顾霍左习惯。另一方面……沈一弓到底年少,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就是安排他睡隔壁屋,到了半夜也少不了会偷偷过来。省的多此一举,再说在上海也不是没睡一间屋子过。
沈一弓食髓知味,甚至有些上瘾,总爱缠着霍左。反正在杭州整日没什么事,霍左倒也依他。但也不至于太过荒唐。每天一早天还微微亮时,沈一弓就起床去跑步了。绕着西湖顺断桥、白堤一圈,到家前再买点油条、煎包回来。等他带着早点回来,霍左正好起床。起来洗漱过先看报,用早饭。每日上午都有人从上海给他送报纸过来。偶尔有那么一二个电话,谈话时间不长。如果没有,就上三楼练刀打拳。沈一弓这段时日有他指点武艺自精进不少。吃过午饭,下午没事有时候两个人会骑自行车出去晃。
出北山街往南山街,顺着南山街可以爬玉皇山。爬个山对两个青年人来说也就一会儿光景。有时候两人会到山顶去坐会儿,有时也就在山顶坐坐,发发呆。什么也不干,等要吃晚饭的时间下了山去,随便找家店面吃完片儿川了事。
霍左话不多,沈一弓也是个闷性子。只是在外面偶尔贴近了,眼神相对,那一丝微妙默契总能撩动少年人心神。
宝石山下有茶馆请年轻姑娘唱三弦,也有老头说评书。霍左吃过晚饭没事爱拉着沈一弓一块散步过去听一段。两个人付六个铜板点两杯茶就能听一两个小时。夜晚小茶馆里点上灯,台上的人摇头晃脑唱一段三国往事、红楼梦寻,或是三藏西游、梁山好汉。等唱好了,灯熄了,沈一弓问店家要一盏灯笼,与霍左走回家。那个时候回去路上早就暗了,左右行人瞧不清行人,他也就这个时候能大大方方牵起霍左的手与他五指相扣,迎着冬夜冷风不紧不慢往家里走。
这样的日子真舒服。
沈一弓反应过来总会这么想。甚至觉得要是一辈子不回上海都行。
年三十那天,褚老太太请人过来张罗了一大桌菜,沈一弓跟着俩老人家身边忙前忙后,包了荠菜豆腐肉馅的饺子,贴好了春联,还把要放的烟花在院子门前都放好了。
照着习俗大年三十这晚从下午三点就吃晚饭了。吃过饭,褚老夫妇俩拿了红包给霍左与沈一弓一人一个,在炉火旁待了会儿,就早早去休息了。
原本热闹的小屋一下冷清下来。霍左笼着小毯子坐在炭盆边上烤火,看沈一弓捧着红包傻笑,从怀里又拿出一个厚的递给了他。p;霍左话不多,沈一弓也是个闷性子。只是在外面偶尔贴近了,眼神相对,那一丝微妙默契总能撩动少年人心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