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什么叫做士大夫第2/2段
“给周聪复职,传他来郡府述职。”
于是,又有三辆官制轺车,三批使者前去召周聪复职。
更使唐宁街增光添彩。人人都说周聪贤达,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周聪和孙羽从周家出来,两人相互拜别。孙羽到街上向被他鞭打的百姓致歉,并赐百姓钱帛。
周聪到郡府述职。
公孙甫开门见山直接问周聪:“君为工商主事,而且以前在淳化县也曾治河有成。这次柏茂河治理,你有什么良策?”
“卑职没有良策。”
“没有良策?”
“卑职为工商主事期间,本来治河的事情该卑职负责。但是这次柏茂河淤塞,范君严是郡长史,他说唐明府把这次的差事交给他亲自督办,命卑职做好其他本职就好。所以这几个月卑职并没有参与治河的事情。”
公孙甫觉得周聪有些稚嫩了,如果范君严把责任推给你,你说得清吗?于是有气无力地问他:“如果事后治河无功,范君严反而把责任推给你,你该如何?”
“卑职已经把范长史给卑职的手令上报中书阁工商曹和司空府。”
“这还不算太错。现在命你治河,赶紧准备准备吧。三天后回报。”
“不必三天后回报。卑职已经走遍柏茂河,已经有了治河方略,可惜真的如何下手治河,卑职实在没有良策。”
“你呀。戏弄中书令,该当何罪?”
“卑职没有戏弄令公。范长史的手令工商曹和司空府都有批文,命下官不要在插手此事。所以下官自然没有良策。卑职闲暇之余,常常沿柏茂河行走,询问过各地老者和各地工匠,自然就有了方略。只可惜卑职位卑言轻,而且在这西海郡毫无根基,可纸上谈兵却不能临阵调度。”
“好了,既然如此,你和我手下的治河良才潘友光商议,尽快办理此事。我命郡守唐适之、中郎将孙羽协助你。总要把这差事办了。我命你权知郡长史,这样你办差就更方便了。如何?”
周聪看着这位位高权重的首辅中书令,作为先王私生子的后人,天然就是君王的左膀右臂。世人说公孙令公单凭气势就能震慑诸侯,使乱臣贼子不敢妄动。也有人说公孙令公工于心计,长于权术,算计人不到临死不知已入彀中。世人还说威风八面的诸侯领袖剑门侯和牛津侯见了公孙令公也跟一个童仆一样低眉顺目,大气不敢一喘。可为何今天接见自己的公孙令公却是个慈眉善目,性情温和的老人?看来,十郎的真面目世人永远无法知晓了。
那么公孙大人为何要提拔自己这个寒门出身的人权知大郡长史?而且是把廷尉范轼的族弟杀了然后提拔自己?这是笼络自己为令公他所用?罢了,当次多事之秋,邦有危难,天下有变之际。能少做一天官就少做一天,治理好柏茂河,就辞官归隐,回家种田也好,寻个大户人家某个差事也好,西海郡是不能待了。
于是再拜,接下了这份差事。
事成,中书令公孙甫回京,推荐周聪给昭王天子,说周聪有郡守之材,那唐适之因循懈怠,疏于政务,希望周聪接任西海郡守。昭王天子说:“周聪被司马信、英晃视为恩公是在淳化县做县令。既然如此,就到淳化所在的雁门郡任长史吧。”
“陛下,治河一事刚刚开始,调周聪离开,谁人治河?”
“另给淳化县免一年钱粮,就说我这个做天子的发现他们的恩公周聪这个人才有些晚了,也发现淳化县的百姓日子过得艰难也晚了。免一年钱粮算朕的谢罪赔礼。”昭王没有回答,反而不满淳化县百姓视周聪为恩公。
“陛下不可如此啊?”公孙甫免冠再拜,“国有贤臣,社稷之福,百姓之幸。百姓称呼县令恩公,那是感谢天子君父赐贤臣给百姓,。怎么会怪罪天子发现贤臣晚了?”
昭王这才缓缓气消,但仍旧不愿意周聪留下治河,想“发配”周聪去边关雁门郡。
“陛下,人才难得,百年树人。望陛下妥善安排,莫失了人才。”
“人才?周聪这等畏手畏脚之徒也配称人才?有胆量写下治河方略,却没胆量调度一郡官吏去治河?这等人才,空谈而已!”
“陛下,总要给他机会才是。臣已经打听过,周聪是被家里赶出来的弃儿,若陛下重用他,周伯一家肯定会重新接纳周聪。到时候有了家里人的庇佑,周聪自然就没有了顾忌。”
“说,周聪因何被周伯出了家谱?”
“好像是说他盗嫂盗金。”
“说具体些。”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