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淋尖踢斛第1/2段
所谓收税。今天的社会普遍确立了取之于民用于民的原则,今天各国的收税普遍用于国防、治安、经济建设等利于国计民生的地方。但是在家国不分的中世纪,税收被君主用作私人使用的很多。比如修建耗资巨大的陵墓和宫殿,尤其汉唐厚葬之风引发大量盗掘者。昭王的父亲开创了百年一遇的太平天子时代,为了标榜天下大定,修建了前所未有的宫殿和巨大的陵墓。先王的陵墓是这个大晋王朝最大最豪华的陵墓。
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尤其赋税之重,另百姓难以负担,所以有时候不得不武装征收,其实和明抢没多大区别了。
此外,以中国古代为例,有三种赋税方式。
汉朝以前,正规的税收是十分之一左右,当然了,春秋战国时代为了打仗,秦朝为了秦始皇的各种工程,实际征收要比这些多得多。
汉太祖刘邦继位,休养生息,以田租定为十五分之一,其他几种加一起最多翻倍。后来文帝继位,再减一半。后来唐朝、宋朝、明朝、清朝都沿用了三十税一的基本原则。当然实际操作中抬高另说。
还有就是曹操建立的屯田制——起点就是对半或者四六分成(国六民四),这个标准就高得吓人了,一直实际沿用到隋朝。
而天下大乱的时候,各个势力为了打仗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另外,宋朝的情况更特殊——为了维持庞大的官僚队伍和庞大的禁军,宋朝被朱熹讽刺历代搜刮之术大宋都有。
昭王父子之前,各系宗室争位百年,是乱世,民间负担十分沉重。到了昭王的父亲在位的中期,有感天下太平,这才把比例又降到了十分之一。
然而就是这个负担也是比较沉重的。尤其遇到了昭王父子少子,给天下的信心不足,难以震慑宵小之徒,所以乱收钱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这不,当着周聪这个上郡临时一把手的面,已经答应不多收的税吏们确实收敛了,但还是把最基本的一个捞钱方式保留了。
只见一个农户把粮食倒进官方的粮具里以后——按理说他交够了——一个税官突然大吼一声,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过去,突然踢了这个粮具一脚。
然后这个桶状的器皿摇摇晃晃,洒出了一些粮食——最奇特的是没倒,由立住了。
然后众狱吏纷纷表示:“老头,没装满哦。”
那老汉苦着脸,只得继续倒满。倒满以后,税吏们还是没说话,因为还要再踹一次。
这个时候第二个要冲刺的被马挡头拉住了,然后马挡头过去说了一声:“够了。给他凭证。”
众税吏和差役们偷偷看了看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的周聪。
马挡头只好过去劝慰周聪:“周老弟(约定好的,不能漏了身份),这淋尖踢斛是千百年来来的常例。当然了,一家只能踢一次,如果弟兄们月钱被扣得多了只能多踢两脚了。”
“还真是官吃饱了才能民吃饱啊。我不是不知道这踢一脚,只是没想到……”
“没想到当着您的面呗。听说周老弟在工商部门也待过,收工商税呢?”
“平时工商部门的吃饭也好,买卖也罢,一般不超过这个数的都不给钱。其他诸如随手抓一把挺常见的。”
“这就是了,工商的是抓一把,抓多少铜钱钱算多少,和我们收粮的异曲同工罢了。”
“我理解,大家的月钱如果足发的话基本够温饱,可还是经常克扣拖欠,不吃不拿皂吏差役们全都得饿死了。”
“我们也没办法,家里双亲要奉养,老婆孩子要吃饭。当差就是混口饭吃,我们也不愿意让乡亲们讨厌我们。”
“我明白,官可以异地调任,被人讨厌了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可皂吏差役都是家门口当差,其实要是可以,大家也不愿意被乡亲们戳脊梁骨。”
&em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