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儒释道下的吸血鬼 第一回 清朝之末 混沌之始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直到光绪十四年(1888年)孟秋,有一位乡野道士路过华山村。据说,道士三十岁左右,个头不高也不低,相貌平常。因夜已至深,疲惫不堪,道士就在此借宿一晚。小村坐落僻静,地形曲折。道士有所耳闻了这里关于泉井的一些故事,很想观看一下此井。于是次日早,就请一村民陪同来到井边,道士初看此井周围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在泉井方圆四周转了一圈,周围是长满杂草的平地,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坑中井了。

  缘于村民们慢慢喜欢上了这井中的泉水,也由于这风霜雪雨和四季变幻的原故,总会有一些石子泥土杂物掉进井里。于是村民们就想办法把井慢慢加高,四周也慢慢垫平了,长年累月,平地上长满杂草,也多了几条通往泉井的小路,所以才形成了道士当时看到的情形。

  道士还是有些疑惑,准备在村子里多呆几天,了解个仔细。

  一天深夜,道士趁着夜深人静之时,自己偷偷拿了一把长绳,跑到了井边。把绳子拴在边上的一棵大树上,到井口边把另一头绳子扔进了井里,点上一台小油灯,悄悄的溜了下去。

  大概往下走了两丈左右,也没发现异样。然后慢慢往下走,又滑了两米左右,模糊的看到一条分界线,下面的石块看起来明显比上面的石块年代久远。再往下慢慢走了一米左右,油灯忽然灭了,也许是下面空气稀薄,氧气不足,道士把油灯装进了备好的皮袋里。缓缓爬上去,静静离开了。

  第二天夜晚,道士又来到了井边,拴好绳子扔进井里,从背后腰间拿出一个长方体的半密封纸盒。纸盒下方有一圆形方口,刚好卡在油灯上,纸盒散发的光还算很亮。道士赶紧跳进井里,下了两丈半左右,看见了石块有些变色以后,便开始慢慢下滑。道士猛然握紧了手,急忙停住,清晰的看到了几排小字。这些字看起来似乎在哪里见过,但自己又不太认识。幸好前几天听完村民的叙述之后,自己在住处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印刷工具。两脚蹬在井的两壁,又拿出一张纸来,随手把几排小字刷印在了纸上。把灯熄灭后,所有东西都放在了背包里,迅速的爬出井来,甩袖而去,离开了村子。

  此道士原来是山东省崂山太清宫的一名修行道人,唤作逢莫,长期四处流浪。此行是师父遣他去陕西华阴县华山的镇岳宫办事,刚好路过华山村。道士连夜向镇岳宫赶去,一路回想着井碑上的文字,总觉得在哪本书中看过。黎明之前赶到了镇岳宫,稍稍休息了一阵子,去面见了镇岳宫的观主。在道观里呆了一天,向观主告别,稍作收拾后,就走了。

  道人带着满脑子的疑惑一路东行。走到河南嵩山县的时候,准备到嵩山中岳庙借宿一晚。中午路过嵩山脚下的一户人家,刚到中午饭的时候,全家都很热情,盛餐宽待。家人都是信佛的俗家弟子,女子纺织,男人耕田,也经常习武健身。此户人家姓释,男子名行鉴。上有一位七十多岁老母,妻子温柔贤惠,家妻姓郑,名方盈,有一个三岁的男孩,名至悟。一家人生活的其乐融融。道士和家人聊起了佛教和道教,没想到聊得很投入,一直聊到了太阳快下山。家人认为道士是个善人,又和他聊的这么投缘,就挽留道人在家里暂住一宿。

  一早,逢莫道长就上路直奔山东崂山而去。经过几日奔走,终于到了崂山太清宫。到了道观以后,道长直接去了大厅面见了掌门人世虚师父,把去华山镇岳宫的事情交代清楚。一路上所见所闻向世虚师父细细说了一遍,并详细的把华山村的事情告诉了师父,然后把印过字的书卷交给了师父。师父拿起来书卷慢慢看来,未看两行,忽皱起眉头,眼睁周圆,手略带发抖。慢慢思考稍许,对道长说,此卷若不毁,必天下大乱。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