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血的教训与记忆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世虚师父给几个孩子谈论这些事情:

  古有商鞅变法,被五马分尸。明朝张居正变法,被皇帝刨坟。戊戌变法,康有为出逃,六君子慷慨就义。

  慈溪太后也支持变法。但不能触动她手中的权力。

  然而,初出茅庐的光绪帝,改革动作之大,撤掉慈禧的重臣,触怒了慈禧。

  之后,慈禧派几个太监把光绪囚禁起来,但光绪身体不太好,太后继续听政。且下令追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

  康梁速逃日本。梁启超曾劝说谭嗣同一起逃亡,但谭嗣同拒绝。

  谭嗣同六人有机会可以逃脱的,但是他们六人没有那样做,而是决定英勇。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戊戌六君子被压在台上,准备行刑。

  将地址选在菜市口,因为这里人多,慈禧借此六人树立典型,广而告之,参与变法者,就是如此下场。

  当时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大家都来看热闹,有的百姓拿着菜帮子扔向六人,朝着六君子纷纷叫骂,还有人向刽子手扔赏钱,也有人大喊:杀得好。

  六君子也很惊讶,他们本想通过变法拯救大清,拯救陷入水火之中的百姓,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令人惋惜。

  戊戌六君子中的康广仁在就义之高呼:“今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我辈死,中国强矣。”

  谭嗣同喊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百姓为何这般愚昧?这要从乾隆时期说起,在清朝历代帝王眼中,大清都以“天朝”自居,在乾隆时期,更是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在民间,更是大搞“文字狱”,使统治者对百姓的思想、文化加以控制,借此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也是帝王一贯愚民手段。

  光绪年间,清朝的文盲率高达99.3%,或许还要多,也就是说,100个人中,最多只能找出一个识字人。至于戊戌变法,老百姓根本不懂是什么,他们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已经被清朝廷束缚了几百年。

  老百姓只是来看热闹的,朝廷说他们六人有罪,那么老百姓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有罪。在他们眼里,这六个人不好好读书,出来搞什么变法,祸乱朝纲,理应当斩。

  鲁迅曾一语点破其中道理,“先觉的人,历来都是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迫压、排挤、倾陷、放逐、杀戮!”

  在处刑戊戌六君子时,戊戌六君子是已经觉醒的人,他们想用自己的热血去觉醒他人。而围观的百姓则是饱受封建压迫,思想已经麻木的未觉醒者。

  百姓是无知的,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腐败不堪的清朝廷。

  在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之后,无数的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清朝腐败的面孔。戊戌六君子的行为如星星之火燎原。

  戊戌六君子之后,无数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国之路。

  戊戌六君子生前的愿望没能实现,甚至在死的那一刻都感到无比的绝望。他们英勇赴死的那一幕,宛如一块掉入死水中的石块,激起层层涟漪,让一滩死水逐渐活起来。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世虚师父在家炼药,至悟、芯瀞几人在街玩耍,不小心也被卷入了学生运动的队伍里。也被关进了牢房,虽然一直和北伐军警斗争,但军警还是怕学生的,对学生不敢怠慢。之后,又参加了学生的游行,会议活动等。就这样加入了他们的组织,了解学习当下社会局势,及社会最新动态。

  清末,朝廷为推动现代教育,规定大学生毕业后相当于翰林,学生受到尊敬。面对学生运动,北洋朝廷制定措施以控制,同年5月25日,北京政府下令各学校一律复课,并以提前放假,举办文官高等考试及外交司法官考试等手段引诱学生放弃上街游行,之后毕业生大多数参考,这一举措起到了良好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