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血的教训与记忆第2/2段
传闻,五四之后,学生中开始出现更多负面现象,有人认为学生无能,视法律如无物,动辄掀起学生运动,甚至自选教员,对哪位教员不满,便罢课要挟。北大学生热衷于开会,每年大小会不下千次,而“关系学术的恐怕不能占百分之一”。有的学生以“五四功臣”自居。
之后,旗手傅斯年开始反省自己,认为“半年新潮杂志的生活,说了许多空话”。深刻反省之后,傅斯年决定赴欧留学,要过一种新的生活,开始践行他所谓的“改造社会方法的第一步,是要改造自己”。
五四运动是由于中国巴黎外交失败而产生的,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洋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激起青年学生的“五四运动”。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1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其他地区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1920年春。芯瀞与至悟三人同岁,四人今年已三十有八。至悟三人依然是二十几岁的容貌。芯瀞虽近四十,但芳貌依然,更多了些风韵之美。
1923年2月7日发生二七惨案。北洋政府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流血事件。2月7日,北洋政府派大批军警分别在长辛店、郑州和武汉江岸等处进行血腥镇压,工人被杀50多人,伤300多人,被捕60多人,遭开除1000多人。工人领袖林祥谦被活剐,大律师施洋被杀;
1925年5 月29日发生青岛惨案。北洋政府出动军警2000余人,包围3家日商纱厂和工人宿舍,对赤手空拳的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当场死8人,重伤17人, 75人被捕,数百人被通缉,3000多名工人被遣送回原籍,此为震惊中外的“青岛惨案“。
而1926年3月18日发生三一八惨案。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北洋政府镇压徒手请愿的学生,当场开枪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陈乔年均在斗争中负伤。
这些都是血的教训和记忆。
芯瀞在枪林弹雨之中受了重伤。世虚师父数日用药,治疗不愈,奄奄一息。
世虚师父悲痛道:“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当下不一定适用。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两千多年前,老子已说如此透彻。”
玄城悲痛不已。思来想去,大家商量,只能如此,也经过了芯瀞的统一。玄城在芯瀞的肩膀咬了一口。
次日,芯瀞下床走路。
芯瀞告诉玄城,这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玄城说:“这么多年忙于奔波。一直没能安顿下来。刚好,这休息几日。不如,我们尽快择日完婚吧。”
芯瀞眼泪瞬间流出,抱住玄城,满脸喜悦道:“听你的。”
1926年5月4日,两人完婚,欢天喜地。
之后年月里,芯瀞一直吃着世虚师父调制的药,并无张玄城他们那般无血可嗜之痛苦,也无长年身体冰冷之感,无漫长深夜无眠之寂寥。依然如常人般喜怒哀乐,生长作息。而看外表,几乎无变老迹象。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