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无忧王朝1第2/4段
古欧立马隔门应一声:“王爷。”
古欧跟古夜是一对亲兄弟,是地道的皇炀人,原先在衙门担任捕快,后来被朱玄光提拔到身边,当了侍卫。
古氏兄弟对朱玄光很敬重,也很爱戴,完全把他当英雄一般的崇拜,当然,之所以这么崇拜,是因为他们也拜朱玄光为师,跟他学习鬼步。
古欧和古夜对朱玄光很忠诚,当信仰一般的忠诚。
古夜在外面帮周小婵晒草药,古欧在书房门外守着。
古欧应了一声后,朱玄光道:“你帮我去办一件事。”
古欧还是隔着门问:“什么事?”
朱玄光道:“去我的故乡,接我的父母过来。”
古欧神色当即一怔,立马就诚惶诚恐了,这可是个大差事,他肃穆地道:“好,王爷把地址给我,我一定把王爷双亲安然无恙地接来。”
朱玄光就松开周小婵,让她先坐到一边,他铺开宣纸,拿起毛笔,开始画图,另外,也写了一封信给父母看,又把脖颈里戴的那个刻了武字的鱼牙坠子取下来,作为他身份证明的信物,然后把古欧喊进来,把东西全部交给他,并说:“不要惊动旁人。”
古欧明白,点了点头,拿着东西离开。
等古欧走了之后,朱玄光站起身,说道:“我们去晒草药吧,我看刚刚院子里的草药挺多,是这几天你跟玄灵儿一起去山上挖的吗?”
一提到草药,周小婵就格外的有精神,她笑道:“是呀,还有古夜的功劳。”
朱玄光笑道:“古夜都说了,眼在你身边远比跟在我身边要有盼头,为什么呢,因为他每天晚上闭眼前都在想,明天要是下雨就好了。”
周小婵一愣,问:“为何?”
朱玄光道:“下雨了你就不去采草药了呀。”
周小婵反应过来,郁闷道:“难道古侍卫是不愿意跟我们一起去采草药的吗?”
朱玄光看她一眼,笑道:“他只是不愿意当货夫。”
周小婵道:“那以后不喊他了。”
朱玄光耸耸肩,说道:“你也没必要天天去,我看库房里存了好多草药了,够你用很久了。”
周小婵道:“我也不是自己用,是想分发给城里的药铺,而且,我想办个诊堂,免费给城里的孩子和妇人们看诊,这两年我发现,皇炀人大多身体不好,小孩子们普遍长不高,这里以前经常是经商往来之地,可能受这个影响,这里的人染上了奇奇怪怪的病。”
朱玄光眉头一挑,神色微凝:“奇奇怪怪的病?”
周小婵道:“你不要紧张,这只是我的猜测,我还没办诊堂,也不清楚,但即便有奇奇怪怪的病,也不是大病,不会影响到城内其他人的生活。”
朱玄光握住她的手,看着她说:“若是这样的话,每天看诊的人肯定很多,你会很累。”
周小婵笑道:“我是医者,不怕累的。”
朱玄光不赞同,他不愿意看周小婵那么劳累,本来她每天去采药,他都不苟同,以前也拘过她几天,但见她小脸的光采都没了,朱玄光又没法,只得放任她去了。
而放任的结果就是,她虽然每天精神奕奕,可想法越来越出奇。
她竟然想开诊堂,义诊!
如今她已经是准王妃了,虽然还没成亲,但皇上已经批示了他们的婚事,她一个堂堂王妃,怎么能坐在义诊堂里义诊呢。
这件事因为朱玄光不同意,就一直压着,直到古欧去小渔村,把朱玄光的爹娘接了过来。
朱玄光的爹娘因为常年打渔的原因,虽然只有四十多岁,却黝黑苍老的像五十多岁的人,他二人在小渔村看到古欧,看到古欧拿出来的那个鱼坠,简直震惊的不行。
二儿子打小就出去闯荡了,这十几年一直没回来过,他们从来没渴求他能写信给他们,因为他出去的时候,大字不识一个,后来大概在外面用功学习了,隔了两年倒写了一封信,但他们看不懂呀,还是拿到镇上的县衙,让师爷帮忙看的信,随后又央求师爷写了一封回信。
大概因为接到了这封回信,后头又陆陆续续接到了几封,但因为小渔村离镇上太远,出去一趟不容易,他们也忙,故而,就没拿信去麻烦师爷了,上一回找师爷看信,还给了师爷两文钱,之后那信就一直搁在家中。
可能因为没有接到回信,后面朱玄光也没写了。
他们也就不知道他是死不活。
想着应该是死了,不然,都十三年了,也不见回来一趟。
乍一看到那个刻着武字的鱼牙坠,二老简直吓坏了。
朱老爹问古欧:“这坠子你从哪里来的?”
古欧道:“王爷给属下的。”
朱老爹一听王爷二字,吓的腿一软,他抬起黝黑的脸,满目诧异地道:“王爷?”
古欧道:“嗯,这是王爷写给二老的信。”
古欧把信递给了朱老爹,朱老爹摆手:“我跟我妻子都看不懂,你念给我们听吧。”
古欧只得把信展开,念了。
念完,朱老爹热泪盈眶,朱氏娘瞬间抓紧了朱老爹的手,说道:“是武儿!”
确认了身份后,古欧就把二老接到皇炀去了。
这一去,就没再回渔村。
后来,朱玄光又派人找到他大姐,把他大姐一家子人接到皇炀去了。
再来就是他的弟弟。
等一家人全部团聚在皇炀,小渔村里的人也陆陆续续地跟着过来,于是,就有了一个朱家街。
所谓朱家街,就是全部从小渔村搬过来的朱氏人住的街道。
这些人原先是以打鱼为生,来到皇炀后,不能打鱼了,就做起了别的买卖,因为这些鱼民出自渔村,他们会用鱼骨制作各种饰品物件,还会雕刻各种鱼形图案,会各种炒鱼手法,甚至是钓鱼手法,他们把这些地道的传统手艺带到了皇炀,在这条街道上传承,故而,朱家街因此而闻名起来。
朱老爹和朱氏娘也住在这条街上。
刚开始跟朱玄光和周小婵住在王府,但实在是不习惯,二老一辈子都没过过那种锦衣玉食的生活,虽然王府是儿子的地方,但他二人还是每天战战兢兢,后来朱玄光见他们实在不舒坦,就在朱家街给他们买了一座三进的宅子,让他们住,并让大姐一家和三弟一家一块搬了进去。
周小婵跟朱玄光成亲后,周小婵有空就会来看望朱老爹和朱氏娘,并带些药草过来。
朱氏娘每回都热情地留她吃饭。
周小婵没推辞。
后来在朱氏娘还有大姐和三弟的劝说下,朱玄光终于同意让周小婵开义诊堂了,不是他只听娘和大姐和三弟的话,而是他娘说了,如今她没事,他大姐也没事,他三弟开了个鱼馆,每天有事做,她二人没事做,可以去义诊堂帮周小婵。
有人帮忙,周小婵就不会累了。
玄灵儿和古夜也愿意帮忙。
朱玄光考虑到周小婵不会因此而累着自己后就同意她开义诊堂。
义诊堂因为是免费的,每天来此的人就很多。
后来也有一些义工加入其中,故而,义诊堂就越开越大。
二人成亲的时候,周别枝带着晋平从皇城赶来了,二人住在王府里面,上午周别枝坐堂看诊,下午休息晒药草,下午周小婵坐诊,母女俩轮流,周小婵就很轻松。
两年后,义诊堂名声大燥,却依旧沿袭着免费给人看病的老规矩。
名声传到皇城,传入皇宫,传进燕迟和赵怀雁的耳朵里,赵怀雁感叹道:“小婵终于能够实现她的愿望,悬壶济世了。”
燕迟此时在跟赵喜欢玩耍,赵喜欢是一年前赵怀雁生的第二胎,是个非常可爱的公主,比燕无忧还要软萌可爱。
燕无忧跟燕九临已经五岁多了,两个人虽然还有孩童的调皮天性,但都遗传了燕迟的帝王性格,,就没拿信去麻烦师爷了,上一回找师爷看信,还给了师爷两文钱,之后那信就一直搁在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