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王族秘辛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婶拉开一件薄被子抖开,替他盖上,然后她又开始收拾碗碟和打扫房子。

  直到忙活完这一堆事情,她才洗漱了一番,吹了灯,上了床,然后跟李老头钻进一个被窝里。

  借着窗户里透进来的银白月光,她看到了李老头头上几乎全白了的头发。

  她伸手,轻轻搂住了怀里这个体格有些瘦弱的老头儿,用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道,“陛下,您放心,奴婢会照顾好您一辈子的。”

  今夜注定不是一个平静的夜晚。

  书生学子们都在为开设女子书院、允许女子参加科举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大体来说,在同意女子读书这件事情上,一部分人中立,极少数人赞成,绝大多数人反对。

  而他们的理由无非就是这样几点:

  一是觉得女子读书无用又浪费钱,二是认为女子迟早要嫁人,家中有女儿的人花钱供女儿读书实在不划算,这等于是在为未来的夫家贴钱三是觉着女子若是读了书,万一开了窍当了官,地位爬到父兄长辈头上去了,乱了伦理纲常,那还了得?

  思来想去,到底还是老祖宗那句话说得好,女子无才便是德啊!

  此时,王宫深处,李天明刚刚送走了几位朝中重臣。

  这些臣子是来劝他收回那条开设女子书院、允许女子参加科举的旨意的。

  这些大臣们都是文官出身,他们几乎是从祖宗之理纲常、引经据典的将国君的这道旨意批驳的体无完肤,论辩的过程也是相当精彩。

  当然,当着皇帝的面,他们的措辞还是非常注意的。

  比如他们不会直接说“陛下你这道旨意不好”,而是指责给皇帝出这个点子的人实在是罪大恶极。

  等到这些大臣们一个个都说到口干舌燥了,他们的国君才喝了口茶水道,“这件事情,其实是慕圣的意思。先前城里的百姓们有些事情做得过了,寡人代替百姓去请求慕圣的原谅,慕圣她只给我提了这两个条件。你们说,寡人该如何拒绝?”

  “这……”,大臣们听到这里,一个个都面面相觑起来。

  其中,钱太公和林太公这两位,更是昨日亲自迎接慕莲入城的老臣。

  昨日才拜谢过慕圣,今日就在背后说慕圣的坏话,此举实非君子所为。

  新晋的这位林太公,乃是昔日在洪城阻击大秦军队有功的风老翰林,后来被国君一纸诏令,请来皇城之后加以赐封,进而位列三公。

  对于女子读书一事,他其实并不反对,他反对的是让女子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

  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每年光是参加科举之人就多如牛毛,而中举者又是凤毛麟角,再拉一队娘子军进来,这可不是在添乱吗?

  林太公说出了自己想法,国君却表示,他们能想到的那些话,他都与慕圣说过了。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慕圣心意已决。

  诸位大臣见实在无计可施,只得纷纷起身辞去。

  送走了这些大臣,国君知道,自己还没有到松口气的时候。

  接下来,他赶到了太上皇居所住的宫殿,一进门便向自己的父皇请安。

  事实上,当世人都盯着他颁布的第二条旨意时,但是只有李天明自己知道,他更担心的是第一条旨意。

  因为去年年初的那项赋税改革制度,让百姓们改交粮食布帛为银钱,实则是他的父皇的主意。

  当时,太上皇知晓国中刚经历过大战,国库中银钱的数量骤减,便四处派人搜寻救国良法,最终从一不出世的奇人那里得到此策。

  李天明自己也知道,这项政策如果推行的好,三五年内,就能让国库变得充盈起来。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项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是以慕莲在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农户们哭诉生活之多艰的那一幕。

  本来慕莲希望李天明可以免农税三年,但是她也知道北齐国去年刚经历过大战,这时也需要不少税收来恢复元气,便改请国君减免赋税。

  宫殿里,鎏金的铜炉里生着袅袅的檀香。

  宫女侍从皆已屏退,殿内只有国君和太上皇这对父子俩儿。

  太上皇李刚盘腿坐在一蒲团上,手握拂尘、身穿道袍,好似一隐世高人。

  听到国君行礼的声音后,他睁开眼,也不说别的,只请国君坐下喝茶。

  一杯热茶入腹,国君只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好似身上散去了很多污垢。

  “好茶,真是好茶!”

  太上皇笑道,“陛下若是喜欢,就多喝一些。此茶也是我无意中所得,炒制烹煮之后,才发现有静气通神之效。”

  国君听罢,便又多饮了几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