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客从泉州来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开业首日,千金楼内所有包厢都已经满了,就连站脚的地儿都没了,喧嚣人声里,酒楼伙计们都在招待客人。

  后头的客人仍在一楼等候,翘首以盼,听闻这千金楼背后是苏家的产业,再者也是听了这千金楼与其他酒楼的别具一格,这才赶来,亲自目睹。

  只是没想到等了这么久,居然已经被预定完了。

  这是什么骚操作?

  赵平站在柜台上,看着客人,出面安慰,略表歉意,“今日实在是对不住了,明日得了空再来。”

  后头的只能先行离场。

  赵平一边致歉,一边又被店内伙计拽到了楼上,赵平看着这酒楼的生意实在是太好了,开门红,忙得有点虚脱,合计着多招一些伙计。

  赵诵那边也是头疼,这么忙下去,他这个大掌柜都没时间做其他的事情了。

  不行,明日让赵平去哪里借点人来。

  亥时酒楼打烊,热闹终于散场,整个酒楼内都在打扫、整理,账房那边正在盘账,清点的手都虚脱了。

  今日光是铜钱就不少,至少有一箩筐了,再者账房那边也收了不少的大额会子,其中一些会子是第十七界,端平元年(1234年)印发,期限30年的,另外的则是第十八界,嘉熙四年(1240年)印发,没有期限的。

  收的会子也是一大叠,面额最小的则是一贯钱。

  赵诵一看这会子,头就有些大,如今朝廷筹措军费,临安府会子务大发会子,流通中的会子供给量过多,大幅贬值,价值已然下跌不少,老百姓手中的钱能买的东西也越少。

  短短一个月不到,会子能兑换的铜钱现在一百五十文都不到了。

  如此下去,必伤国本。

  苏婉见赵诵眉头紧皱,便问发生了什么,赵诵便将他的担忧说给苏婉听。

  苏婉也是这么认为,只是不收会子,只收铜钱,不切实际,大宋缺铜,这是普遍的事实。

  而且最近市面上的会子也越来越多了,似乎是朝廷那边的军费都供应到了荆州——襄阳一带,朝廷便让会子务增发了不少会子。

  再者今岁冬天,江南实在是太冷了。

  十二月戊子,西湖,竟然封冻了。

  除外,天气寒冷还造成了粮食的歉收。

  苏婉还记得,她家以前买的公田,倒是依乡下原来的惯例,自召佃户耕种,然后每年收一部分,取其中一些作为税收交给临安府,但今年,收上来的少了不少,但税收依旧是按照公田公顷数量上报,还好苏家是临安富户,产业众多,但其他人呢?

  不管是佃户也好,富户也罢,皆是抱怨这寒冷天气。

  除此之外,朝廷这些年因为北方蒙古时常南下,侵扰边境,所以朝廷为了筹措军费,卖断公田。

  苏家也买了不少的公田,临安城外,富阳,余杭,临平,萧山等地都有一小部分。

  赵诵听苏婉这么一说,倒也明白了。

  苏家还算好的了,若是碰上其他地主人家,佃户收成必然还按照往年的收,这么一来,负担就全部算在了佃户身上,这些佃户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耕种,倒头来老天爷一不高兴,粮食就欠收或者绝收了。

  赵诵一听这公田,便想起了,但税收依旧是按照公田公顷数量上报,还好苏家是临安富户,产业众多,但其他人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