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争道谁家(四)第2/3段
唯有史溪墨,院子既偏僻又大,地方在园子最北一角。“稻香草庐”这个名儿镌刻牌匾时,就差没将老太太气个半死。
老太太拄着拐赶过来,摇头叹息:“你这是要辟个地方,安心当农夫了?”老太太搞不懂史溪墨一天到晚究竟干什么营生。在老太太看来,这个嫡长孙,聪明绝顶,但又神秘古怪。过了弱冠,并不热衷仕途。读书虽好,并不求官。还不如昱泉,干脆丢下课本,一门心地专营仕途。究竟,这天底下的官儿不都是考上的,也有捐上买上的。
可归根结底,老太太还是以读书为正经。
她的希望一直在史溪墨身上,从未改变。
“你的娘早早就丢了你,一天到晚地念经拜佛,一年之中,也只有斋戒过节才回来。你呢,竟也学她的样儿,大半年里头,我是瞧不见你的。我的乖孙,你可知祖母也一样地疼你!你若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也等于往我心头剜一块肉啊!”
史溪墨并非老太太带大。带他的,是老太太屋里一个老姨娘。那会儿老太太生了病,就托这个老姨娘,亲自照看。史溪墨长至六岁,庶祖母染病下世。他痛哭了数回,还将庶祖母的几只镯子收好,当作纪念。
与母亲玉夫人,与祖母史老夫人,史溪墨纵有感情,也只是淡漠。与父亲史渊,那更是隔阂。
史溪墨坚持。稻香草庐在史府,就成了“别具一格”的存在。
按着史渊的话:“此子也就在这上头花工夫。且随他去。格局已然端现,想一生也就这般出息了。也罢也罢。”
史渊只恨没多纳几个姨娘,多生几个儿子。
大儿如此,二儿又不成材。外人看着史渊又升官又袭爵的,只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泼天一般的富贵,哪里有人清楚他内心的焦急苦楚?
小厨房在草庐西边。一溜儿的青砖屋子,几道长长的走廊。屋檐底下晒着南瓜豇豆茄子等物。几个丫鬟媳妇忙着搬坛子,腌制黄瓜笋干。
玉夫人吃素,尤爱吃腌制小菜。
溪墨不常见母亲,但知她的喜好。这些小菜他常命人送去母亲礼佛的佛堂,总是借口自己有事,并不亲见。
玉夫人礼佛的佛堂,当然不是梅花庵。
她嫌弃梅花庵名不副实,不干净,污秽。梅花高洁,但梅花庵藏污纳垢,被佛门人士诟病至今。
她有她的去处。
玉夫人常在寒山寺。此寒山寺非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寺院在都城郊外,一个极清静冷幽的去处。
史溪墨得知:寒山寺乃父亲出资建造,一应的物资也是父亲添备。似乎,父亲希望母亲长居寺院,永不回府。
这样的夫妻关系,自然奇怪。
到了小厨房,嬷嬷叫秋纹立在廊外站好。谁见了,只管笑。她一人忙着去屋里找潘娘子。交待交待,也就没她的事了。
潘娘子正在厨房骂人。一个笨头笨脑的小丫头,将一碟炖得嫩嫩的鸡蛋打翻在地。鸡蛋是预备给女儿吃的。女儿嘱咐,蛋里还得就在这上头花工夫。且随他去。格局已然端现,想一生也就这般出息了。也罢也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