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自带翻译器的穿越众第1/2段
完蛋!
姬梵心里咯噔一下就知道不好,因为他忘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中国现代与古代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准确地说是每一个时间段的语言都有很大的差别。
汉时的通用语言称作雅言,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在通用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周以前汉语的具体形式已无可考,据传当时的标准语是周朝时期标准语的前身,周期的汉语标准语,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洛阳雅言。
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周代文字学的是商朝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学习的古代的雅言(中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就是夏言。
汉朝的国语为“洛语”,洛语是为承袭夏、商、周三个朝代的雅言。汉朝的标准语洛语称“正音”、“雅言”,也称“通语”。
东汉之后,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相继建都于洛阳,承继汉代音韵,以洛阳雅言为国语。
隋朝统一中国后编《切韵》,以洛阳雅音和金陵雅音为基础。唐承隋制,隋唐两朝国语均为洛阳“汉音”,隋唐定都洛阳,此时中原雅音在与各民族交融后有所演变。
宋朝的国语称“正音”、“雅音”,宋朝在《唐韵》的基础上,制定《广韵》。
而北宋之后,宋室南迁杭州,南宋时代的刘渊又基于《广韵》著作《平水韵》。
元朝统治者法定蒙古语为国语,后以蒙汉结合的元大都语音(今北京话)为标准音。
明朝以中原雅音为正音,明代以前中原地区经战争等因素,雅音影响至明朝前期都城的南京,官话遂以南京音为基础,南京话为当时汉语标准语。
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从各地移民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约40万占北京城人口一半,南京音成为当时北京音的基础,而南京话则通行于整个明朝,北京官话相对通行范围较小,地位较低。
清朝早期,南京官话仍为官方主流标准语,清雍正八年,清设正音馆,推广以北京音为标准的北京官话。
而北京话是在元朝时旧北平话与南京官话相融的基础上,融入满族语音的一些要素而成,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1909年,清朝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即清末国语。
到了这个时候,人们语言上的发音已经和现代没有太大的差别了。
所以姬梵现在需要克服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他虽然不会说雅言但他会写现在的字啊。
现在汉朝用的字是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些要素而成,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1909年,清朝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即清末国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