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知识点第2/2段
姬梵和杨泽两人刚开始只能靠文字交流,不过在休息的时候姬梵也会和杨泽学习汉话,很简单,杨泽在地上写一段话然后读一篇,姬梵再跟着读。
姬梵进步很快,只不过几天的功夫就可以和杨泽进行简单的交流,学习汉话之余杨泽会和姬梵说一些关中的习俗以及一些礼仪,杨泽说得很仔细,姬梵也听得很认真,以后要想在大汉生活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很重要。
与此同时,和他的汉话进步的还有箭术,汉人尤其是关中人性格暴烈好斗,人人家里都有男丁从军,每家每户都有武器,刀、枪、剑、戟至少会有一样,弓箭也是不可或缺的武器。
像是杨泽这样的官宦人家中的精英,更是诗词歌赋,骑马射箭无所不精。
汉家和后世不同,没有特定的文武官员,朝廷的高官都是文能提笔治国安天下,武能骑马扛枪御外侮,特别是刘邦白马盟约后更是如此。
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功不得封侯,如若不然天下共击之。
而汉家朝堂却有一项虽然没有明说,却人人皆知的潜规则,想做丞相的前提你必须是彻侯。
丞相乃三公之首,西汉时丞相府设十二曹,有专门的办事机构,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可以说丞相的权力非常大。
丞相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
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
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
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
丞相之秩为万石,月俸之谷三百五十斛,钱六万,属官有长史二人,为丞相的助手另有少史、征事等。又设西曹、东曹、奏曹、集曹、议曹等机构,分管官吏迁除、郡国事务、章奏谋议、征集租谷等事。
西汉爵位承袭秦制,分二十等:公士、上造、簪褭、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
、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关内侯又分为亭侯、乡侯、县侯,有封邑无封国,其封邑在所属县的管辖下,关内侯只能收其封邑的租税,在县内没有其他权力。
彻侯有封国,而且是其封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彻侯与刘姓宗室的王、侯二等爵一样属于贵族爵,而关内侯则介于贵族爵与官爵之间,但基本属于官爵范畴,又彻侯在汉武帝时,为避武帝刘彻名讳,而改称列侯,其地位、属性均未变。
当然彻侯之上还有诸王,不过那个只能封给刘姓皇族。
列侯大小的划分一般是按照封侯时所封的户数多少,被封的户数多侯影响力自然也就大,例外就是在开国时,侯的排名是刘邦按战功和政治因素决定的,并未严格按照户数来定。
不过平时如果某位侯得皇帝宠信,他的排位也会比较靠前。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