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状元(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从造船到选人,从确定航线到找寻合适的补给点和登陆点,仅仅是这些准备工作写成计划书估计都是厚厚一叠,而殿试只有两张纸作为答卷。

  杨正仅仅写了大体的思路,就差不多写了有一千多字,在众多的答卷中,绝对算是长文。

  相对省试来说,殿试要简单得多,都是在几万学子中过五关斩六将才进入这崇政殿,文采,书法这些基本功相差不会太多。

  所以在殿试中,运气也是很大的一部分,只有一道题,有的学子擅长内政,有的学子擅长律法,也有的学子擅长税赋。

  题目恰好是自己的专长,自然会有一些优势。

  边患就像大山一样压在大宋君臣百姓的肩头,特别是契丹,从五代时期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大宋建立后,由于失去了燕云这道天然屏障,契丹能够直接穿过辽阔的平原直接进攻腹地甚至开封。

  这样的威胁之下,大多数读书人对边患这个问题都有一定的认知。

  大多数考生在上午就已经写完了答案,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难。

  答案也五花八门,大都是一些诸如谈判,开启互市,严加防范等前人经验的方法,都是人精,从这些方面回答就算是老生常谈也能给考官和官家一个成熟稳重的印象。

  在日落时分,交完答卷的杨正和一众考生在内侍的引领下慢慢走出东华门,站在东华门外,杨正有些恍惚。

  在殿试中,固然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又何尝不是心里的那点不甘在作祟,既然来到了这个多苦多难的时代,心里何尝没有怀着一丝丝侥幸,能让这个富裕和平和的大宋王朝,不用再经历靖康之难。

  几百份试卷的试卷,十位考官,每一位考官都会看一遍然后写上评分。

  上佳者标注“甲”,次之标注“乙”,再次之标注“丙”。

  得甲最多的十张试卷将会送到赵祯手里让赵祯审阅。

  这十份试卷就会是此届科举的前十名,除非有重大变故,一般不会有什么变故。

  赵祯钦点的就是前三甲,也就是俗称的状元、榜眼、探花。

  亥时已过,此时的开封府几处青楼瓦舍汇聚之处仍然灯火通明,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皇宫垂拱殿内,赵祯仍然批阅奏折,在最后一本奏折上用朱砂笔写上一个准字后,放下朱笔,端起已经微凉的参茶喝了两口。

  有些微苦的参茶进入腹中,身体里生出一丝丝暖流,舒缓了一下疲惫的身体,赵祯拿起一旁的殿试试卷看了起来。

  这十份试卷最差的一份都有五个甲、五个乙,最多的一份有八个甲两个乙。

  拿起得甲最多的一份,赵祯不由自主的看了看名字,见不是杨正,心里稍微松了口气,再拿起第二份,依然不是。

  第三份,也不是…

  直到第十份都没有发现杨正的名字,赵祯心里彻底的松了口气。

  再一次把试卷都看了一遍,他选的考官都是官声正直,文采斐然的得力大臣,他们排好的名次很合适,他就不去费哪个心思了。

  拿起朱笔,就准备在上批上准字,让他们去准备发榜事宜。

  “父皇…”

  才拿起朱笔,就看到已经长成少女模样的福康端着一个盘子婷婷袅袅的走来。

  “福儿,怎么这么晚还不睡?”

  赵祯语气温和的问道,脸上全是怜爱。

  “当然是为了给父皇送粥来,我煮了好几个时辰呢不是杨正,心里稍微松了口气,再拿起第二份,依然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